洎乎伏羲之时南华。非新学之所易晓。观其经注一律。以出一人之手。谓扁鹊为黄帝时人。则其书不古。谓扁鹊为秦越人。则传中无太玄君之号。医门仿托。率多类此。(九灵山房集沧洲翁传)

  〔王氏(冰)玄珠密语〕(宋志。作素问六脉玄珠密语。国史经籍志。作素问六气玄珠密语。)艺文略十卷(宋志。作一卷。讹。国史经籍志。作十七卷。道藏基字号中所辑亦同。)存自序曰。余少精吾道。苦志文儒。三冬不倦于寒窗。九夏岂辞于炎暑。后因则天理位。而乃退思休儒。继日优游。栖心正道。每思大数。忧短景以无根据。欲究真筌。虑流年而不久。故乃专心问道。执志求贤。得遇玄珠。

  乃师事之。尔即数年间。未敢询其太玄至妙之门。以渐穷渊源。乃言妙旨。授余曰。百年间可授一人也。不得其志求者。勿妄泄矣。余即遇玄珠子。与我启萌。故自号启玄子也。谓启问于玄珠子也。今则直书五本。每本一十卷也。头尾篇类义同。其目曰玄珠密语。乃玄珠子密而口授之言也。余于百年间。不逢志求之士。亦不敢隐没圣人之言。遂书五本。藏于五岳深洞中。先飨山神。后乃藏之。恐后人志求者。可以遇之。如得遇者。可以珍重之宝爱之。勿妄传之。不得奇人。不可轻授尔。此玄珠子授余之深诫也。此十卷书。可见天之令运之化。地产之物。

  将来之灾害。可以预见之。素问中隐奥之言。可以直而申之。可以修养五内。资益群生。有罚强补弱之门。有祛邪全正之法。故圣人云。天生天杀。道之理也。能究其玄珠之义。见之天生。可以延生。见之天杀。可以逃杀。

  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此者是人能顺天之五行六气者。可尽天年一百二十岁矣。其有夭亡。盖五行六气。近相罚夭。故祖师言六气之道。本天之机。其来可见。其往可追,可以法之玉版。藏之金柜。传之非人。

  殃堕九祖。

  王冰曰。辞理秘密。难粗论述者。别撰玄珠。以陈其道。(素问次注序)

  林亿等曰。详王氏玄珠。世无传者。今有玄珠十卷。昭明隐旨三卷。盖后人附托之文也。虽非王氏之书。亦于素问第十九卷。至二十二卷。颇有发明。

  吕复曰。玄珠密语十卷。乃启玄子所述。其自序谓。得遇玄珠子而师事之。与我启蒙。故自号启玄子。盖启问于玄珠也。目曰玄珠密语。乃玄珠子密而口授之书也。乃考王氏素问序云。辞理秘密。难粗论述者。别撰玄珠。

  以陈其道。二序政自相戾。意者玄珠之名。取诸蒙庄子所谓黄帝遗玄珠。使罔象得之之语。则师事玄珠子。而号启玄者。皆妄也。宋高保衡等校正内经曰。详王氏玄珠。世无传者。今之玄珠。乃后人附托之文耳。虽非王氏之旧。亦于素问十九卷二十二卷。颇有发明。余尝合素问观之。而密语所述。乃六气之说。与高氏所指诸卷全不侔。

  疑必刊传者所误也。原其所从。盖捃摭内经六微旨。及至真要等五篇。洎天元玉册要言。而附会杂说。其诸纪运休祥之应。未必可征。实伪书也。苟启玄别撰。果见于世。又岂止述气运一端而已。览者取其长。而去其短可也。

  (九灵山房集沧洲翁传)

  钱曾曰。玄珠密语十七卷。唐启玄子王冰述其师密授之口语也。冰云。能究其言。见之天生。可以延生。见之天杀。可以逃杀。百年间不逢志求之士。遂书五本。藏五岳深洞中。遇者可宝爱之。冰之言如此。余读其书。

  浩瀚委曲。莫得其津涯。大概直申素问六气之隐奥耳。(读书敏求记)

  四库全书提要曰。玄珠密语十七卷。旧本题唐王冰撰。冰有黄帝素问注。素问序称。词理秘密。难粗论述者。

  别撰玄珠。以明其道。则冰实有玄珠一书。然考冰为宝应时人。官至太仆令。而此书序中。有因则天理位。而退志休儒之语。时代事迹。皆不相合。其书本素问五运六气之说。而敷衍之。始言医术。浸淫及于测望占候。前有自序。称为其师玄珠子所授。故曰玄珠密语。又自谓。以启问于玄珠。故号启玄。然考冰所注素问。义蕴宏深。

  文词典雅。不似此书之HT 怪。且序末称传之非人。殃堕九祖。乃粗野道流之言。序中文谓余于百年间。不逢志求之士。亦不敢隐没圣人之言。遂书五本。藏之五岳深洞中。是直言藏此书时。其年已在百岁之外。居然自号神仙矣。尤怪妄不可信也。宋高保衡等。校正内经云。详王氏玄珠。世无传者。今之玄珠。乃后人附托之文耳。虽非王氏之书。亦于素问十九卷二十四卷。颇有发明。则宋时已知其底。明洪武间吕复作群经古方论云。密语所述。

  乃六气之说。与高氏所指诸卷全不侔。则吕复所见者。并非高保衡所见。又伪本中之重 。且郑樵通志略。称玄珠密语十卷。吕复又称十卷。而此本乃十七卷。则后人更有所附益。又非明初之本矣。术数家假托古人。往往如是。不足诘也。其书旧列于医家。今以其多涉HT 祥。故存其目于术数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