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余姻娅清怡之从子。往者清怡之兄盾夫偶患腹痛而呕。会余往视。医者毕集。佥谓微疾无大患。顷之春圃至。惶然曰。六脉沉伏。幸未厥汗。亟宜投以参附。一时闻者咸笑其妄。自辰及午。果厥而汗。复属诊之。则曰寒邪直伏三阴。弗可药已。春圃幼与盾夫同砚席。尤笃契。其挽诗有云。泪染桃花千尺水。梦缠玉岌九神丹。情溢于词。

  盖由其意之真。故言之切至如此。乃春圃久密棘闱。自愤不得以文售于时。益肆其力。以攻医术益神。癸丑夏。

  疫疠时行。春甫所至。沉 辄起。遇贫不能具药饵者畀其资。予以汤剂。全活无算。颂德者遍里闾。一日过余。

  樽酒论文。出孝慈备览全编见示。凡杂科。女科。儿科,靡不具列。而伤寒四卷。其首编也。分阴阳。别脏腑。

  明六经。定五略。详切问。考汤头。论有本源。语无枝叶。辨俗师所未辨。发古人所未发。其斯道中三折肱乎。

  考玉机真脏论云。风者百病之长。风送寒来。寒随风入。故病惟伤寒为最多。死惟伤寒为最易。亟劝先登诸梓。

  俾世之为孝子。为慈父者。得以晓然于受病之由。与治之法。且令一时医师。获金针以刺绣。岁不知几千万人。则是编之功。不其伟欤。是则春圃不惟宣之口。而且笔之于书。非意有其解。曷克致此。昌黎有言。取于心而注于手。汨汨然来。醇也而后肆焉。然则观春圃之医。即可以知春圃之文矣。闻春甫于丁酉癸卯两试。皆荐而不售。夫使其售于文。安能成是编。以神其济人利物之术乎。虽然。修德者必获报。又安知天不发其所素积。以上作圣天子。久道化成。寿世寿民之盛治。而跻斯民于仁寿之域也哉。是为序。雍正甲寅。九月既望。年姻家弟玉笥傅王露撰。

  凡例曰。是编分四卷。首论伤寒治法。十二经脏腑表里。及合病并病。两感等病。以至望闻问切之所以然。

  与诊脉之所宜然。悉讨论周详。分晰立辨。是为第一卷。次言六经阴阳所载。太阳脉证疑问。内列发略诸汤主治。

  阳明脉证疑问内。列解略诸汤主治。少阳脉证疑问内。列和略诸汤主治。胃正腑。及三阳传经脉证疑问内。列清略诸汤主治。直中三阴脉证疑问内。列救略诸阳主治。如某证宜用某略某汤。俱填注于该证之下。有是证即有是方。检阅甚便。是为第二卷。次言伤寒有类证变证之不同。或兼经而发。或各经所有。病情百出。概列疑问。所有宜发宜解。宜和宜清宜救。逐一列方于该证之下。俾得临病以考证。自能对证而用方。其一切不治死证。亦历历开载。以便见几而作。是为第三卷。次言时异地殊。如仲景麻黄桂枝各汤方。虽尽善多不宜今。用是设立五略。

  选集历代名家汤头。分经而各属之。发解和清救五略之目也。共计列方九十有九。俱注号数于各证下。是为第四卷。然说有本源。意无拘牵。述者似觉呕心而陈。观者勿捧腹而笑。

  〔张氏(登)伤寒舌鉴〕一卷 存自序曰。尝读仲景书。止言舌白苔滑。并无黄黑刺裂。至金镜录。始集三十六图。逮后观舌心法。广至一百三十有七。何后世证变之多若此。宁知伤寒自表传里。舌苔必由白滑而变他色。不似伏邪瘟疫等。热毒自内达外之一病。便见黄黑诸苔也。观仲景论中。一见舌白苔滑。即言难治。安有失治而致变者乎。所以仲景止言白苔。

  已见一斑。不烦琐屑。后人无先圣治未病之能。势不得不反复辨论。以启蒙昧。盖邪气入里。其虚实寒热之机。

  必现于舌。非若脉法之隐而不显也。况阴盛格阳。与邪热郁伏。多有假证假脉。惟验舌上苔色之滑燥浓薄。昭若冰鉴。无所遁形。由是取观舌心法。正其错误。削其繁芜。汰其无预。于伤寒者。而参入家大人治按所纪。及己所亲历。共得百二十图。命曰伤寒舌鉴。授之剞劂。以公同志。临证之一助云。康熙戊申如月。诞先张登书于隽永堂。

  四库书目提要曰。伤寒舌鉴一卷。国朝张登撰。登字诞先。吴江人。是书备列伤寒观舌之法。分白苔。黄苔。

  黑苔。灰色。红色。紫色。霉酱色。蓝色。八种。末附妊娠伤寒舌。为图一百二十。各有总论。案古经于诊候之外。兼及辨色聆音。而未尝以舌观病。舌白苔滑之说。始见张机伤寒论。其传亦古。然其法不详。亦未尝言及种种之别。后金镜录。推至三十六图。未为赅备。观舌心法。衍至三十七图。又颇病繁芜。登以己所阅历。参证于二书之间。削烦正舛。以成是书。较之脉候隐微。尤易考验。固诊伤寒者。所宜参取也。

  汪琥曰。伤寒舌鉴。张路玉长子张登诞先氏汇纂。书止一卷。共舌图一百二十。琥按舌苔但有白黄黑三者而已。杜清碧推展敖氏验舌法。为三十六图。其中又增纯红舌。

  其余等舌已半属无据。今广至一百二十图。何其多欤。就其中。言紫色舌。蓝色舌。亦甚有理。盖热极则色紫。

  寒极则色蓝。蓝者。微青色也。至其言灰色。霉酱色二舌。亦甚不必。盖灰色。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