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脉象统类〕一卷 存沈金鳌曰。人之有病。七情所感。六淫所侵。重则脏受。轻则腑受。深则经受。浅则肤受。象现于脉。脉诊于指。人与人异。指与肉隔。气有长短。质有清浊。且阴阳殊其禀。寒热虚实互其发。而欲于三指之下。顷刻之间。脏腑毕现。洞幽彻微。不有犀照。何能毫厘不差。因着脉象统类一卷。诸脉主病诗一卷。(俞 尊生序)

  〔诸脉主病诗〕一卷 存题词曰。濒湖脉诀。各有主病歌辞。然只言其梗概。余撰脉象统类。各脉所主之病已详。但琐碎无文义相贯。

  难于记识。因仿濒湖法。作二十七脉主病诗。阅者读此。复按核统类。则某脉主某病。某病合某脉。庶益洞然于中矣。

  〔吴氏(仪洛)四诊须详〕未见按上见于本草从新序。

  卷二十

  诊法(四)

  〔亡名氏太素脉法〕读书敏求记一卷 未见钱曾曰。序云。仙翁不知何地人。隐崆同山。常带一粗丸药。出山救人。更于指下。决未兆古凶寿限。时人莫不神之。后不知所终。唐未有樵者。于其石室石函中得此书。以传于后。

  四库全书总目曰。太素脉法一卷。不着撰人名氏。其书以诊脉辨人贵贱吉凶。原序称唐未有樵者。于崆峒山石函得此书。凡上下二卷。云仙人所遗。其说荒诞。盖术者所根据托。此本只一卷,或经合并。或佚其下卷也。案太素脉。自古无闻。宋史载僧智缘事。王安石曰。昔医和诊晋侯。而知其良臣将死。则视父知子。亦何足怪哉。

  其引据亦自有理。然推绎传文。医和亦以人事断之。料其当尔。故其对晋侯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良臣将死。天命不 。其对赵武曰。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大节。有 祸兴。而无改焉。必受其咎。何尝一字及于脉。且传曰视之。亦不云诊。是特良医神解。望其神色知之。安石所云。殊为附会。大抵此术与于北宋。故智缘以前。不闻有此。而罗扩作张扩传。称少好医。从庞安时游。后闻蜀有王朴善脉。又能以太素。知人贵贱祸福。从之期年。得衣领中所藏素书。尽其诀乃辞去。扩徽宗时人。则王朴当与智缘同时。足证其并出于嘉 间。观此书。原亦仅称唐末所得。其非古法审矣。此本所载。皆七言歌括。

  至为鄙浅。未必即领中之素书。殆方伎之流。又从而根据托也。(术数类)

  〔齐氏(能之)太素造化脉论〕一卷 存自序曰。太素之理。妙用莫测。变化难穷。余生以济人为心。以施药为事。遂研精医学。深究脉法。无穷之理。自得于心。验人贫富贵贱。寿夭忧乐。往往不期而言中。于是忘其浅陋。撰成造化脉论。不出于阴阳两字。

  测之然后知其为益深。穷之然后知其为益远。然亦安敢自是其是。姑志一得之愚。以俟知者正焉。新安实轩齐能之自叙。

  〔太素脉经诗诀〕一卷 存齐能之曰。造化脉论。已经山屋先生订正。然其理深远。观者未易穷测。遂并编述前贤诗诀于后。其间辞意有窒塞不通。隐奥难晓者。辄以己意。增减而润色之。盖脉论者。造化之根原。诗诀者。吉凶之克应。二者不可缺一。合而观之可也。

  〔杨氏(文德)太素脉诀〕国史经籍志一卷 未见饶州府志曰。杨文德。乐平万全乡人。攻医。精内经太素脉。明初征诣太医院。洪武戊寅。乞归田里。明祖御书种德二字赐之。舟抵饶城。医者刘宗玉延之。文德为讲岐黄心法。以太素授之。紫极宫道士宋姓者疾。文德诊之曰。不数剂愈。宋以银饮器谢之。文德却不受。中途长啸。时宗玉子烈因问其啸之故。文德曰。明年春肝木旺。脾土受克。至期果死。黄复昌疾。文德诊之曰。一剂即瘥。官贵脉旺。秋当入仕。寻以荐授丹阳令。余皆类此。所着有太素脉诀一卷。

  〔赵氏(铨)太素脉诀〕未见庐陵县志曰。赵铨。字仲衡。与罗文庄善。赠以古风。称为石亭子是也。高唐里人。精岐黄家言。虽为制举业不废。以诸生入监贡。仕灵寿霍山两邑。夏贵溪大拜入京。取道吴城。即携与入京。会世庙不豫。太医束手。

  贵溪及大臣公卿。咸举铨入诊视。不终剂而龙体大安。铨既称旨。朝廷官之。而就令焉。铨意不欲久仕。解组归。

  惟着书修真而已。有乞医者即赴之。不责人金帛。而施药不怠。诊太素有神。所着有春风堂集。石亭医案。岐黄奥旨。诸家医断。太素脉诀。体仁汇编。

  〔彭氏(用光)太素原始脉诀〕一卷 存彭用光曰。假如诊得浮脉。缓缓如蝴蝶斗舞者。应在庚辛之日有喜。若太过不及者。有灾晦。若先期能预慎防闲。则或能减少。太素一书。正欲使人避凶趋吉。故程子曰。知之减半。慎之全也。余仿此。用光续修赵石亭条下。参验甚详。

  江西通志曰。彭用光庐陵人。善太素脉。言多奇验。所着有体仁汇编。医术家多循守之。

  〔詹氏(炎举)太素脉诀〕未见按上见于濒湖脉学。

  〔亡名氏太素心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