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为末,蜜丸樱桃大。食后夜卧噙化。
\x玉芝丸\x 治风壅痰实,头目昏眩,咳嗽声重,咽嗝不利。
人参(去芦) 干薄荷 白茯苓(去皮) 白矾(枯过) 天南星(米泔浸,焙。各三 两) 半夏(
上为末,生姜汁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下。如痰盛燥热,薄荷汤 下。
\x金沸草散\x 治同上。每服三钱,生姜、桑白皮、乌梅煎,就吞服半夏丸。(方见伤寒阳证及 \x黄连阿胶丸\x 治肺热咯血,亦治热泻。
黄连(净,三两) 赤茯苓(二两) 阿胶(炒,一两)
上黄连、茯苓为末,水调阿胶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米饮下。黄连、茯苓 能抑 \x小柴胡汤\x 治嗽久瘥,身有烦热,啜冷水而暂止者、加桑白皮、北五味子、枣子煎,不拘时服。烦 热加麦门冬。嗜卧减食,加白术煎。(方见伤寒阳证类。)
\x洗心散\x 治心热上炎肺经,胸膈满痛,咽干口燥,咳嗽殊甚。(方见积热类。)
<目录>卷第五\大方脉杂医科<篇名>咳嗽属性:\x藿香正气散\x 宁肺和胃,祛痰止咳,通畅三焦,进美饮食。生姜三片,盐梅一个,杏仁七粒去皮尖,
北五味子七粒同煎,就服青州白丸子。(方见伤寒阴证、风科通治类。)
\x理中汤\x 治肺虚,咳嗽,痰唾清白,饮食日减,多呕。当温养脾土,则生肺金。用五味子、炒阿 胶煎汤调服,立效。(方见诸痹类)
\x杏子汤\x 治一切咳嗽,不问外感风寒,内伤生冷,痰饮停积。
人参 半夏(泡) 茯苓 细辛 干姜 官桂 杏仁 白芍药 甘草 五味子 上各等分,锉散。每服四钱,以水二盏,姜四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以时。此 药最宜冷咳,热咳非所宜。若脉浮紧、身热、无汗、恶风,脉浮、身热、无汗、恶寒而咳,
加少麻黄去节,热服。
\x丁香半夏丸\x 治肺胃虚寒咳嗽。(方见痰饮类。)
\x胡椒理中丸\x 治寒咳冷痰,吐白涎沫,续续不止,不能饮食。
款冬花(去梗) 胡椒 荜茇 陈皮 干姜 甘草 良姜 细辛(去叶。各二两) 白 术(二两 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温汤、米饮任下,不拘时候。
\x黄 建中汤\x 治冷嗽。加半夏曲、干姜、五味子同煎,空心服。(方见伤湿类。)
\x养荣汤\x 治冷极嗽。可加熟附子、白豆蔻、北五味子、蜜炙粟壳、蚌粉炒阿胶。(方见虚损类。
以上两方所用各少许。)
\x皱肺丸\x 治久嗽。
款冬花 人参 五味子 官桂(去皮) 紫菀 白石英(微带青色者) 钟乳粉 上等分,为末,用羯羊肺一具,去皮尖杏仁半斤,水煮肺烂为度,去筋膜。与杏仁同研 极烂 <目录>卷第五\大方脉杂医科<篇名>咳嗽属性:\x人参饮子\x 治寒热上壅,咳嗽痰涎。
人参 苦梗(去芦) 五味子 赤茯苓(去皮) 白术(炒。各一两) 枳壳(麸炒) 甘 草(炙。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嗽多者,加桑白 皮一两。痰多,加半夏曲一两。寒暑之交,气盛人衣浓作壅,忽痰盛微热,此药最宜。若作 感冒,发其汗,攻其邪,必成大病。此方佳处,在茯苓能导心热,枳壳能疏肺壅,故易效。
一方 \x一服散\x 治咳嗽。
阿胶(二片) 生姜(十片) 大乌梅(二个) 甘草(一钱) 紫苏(十叶) 杏仁 (去皮尖,七个)
上锉散。水一碗,煎至六分,去滓,临卧服。
败毒散、升麻葛根汤、香葛汤 各件每用四钱,生姜、乌梅、桑白皮煎,有效。酌量用 之。
<目录>卷第五\大方脉杂医科<篇名>咳嗽属性:\x蛤蚧散\x 治虚劳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不思饮食。
蛤蚧(一对,蜜炙) 人参(去芦) 百部(去心) 款冬花(去皮) 紫菀茸(各半 两) 贝母 阿 (蜜炙) 甘草 杏仁(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盏,不拘时温服。肉桂虽去风寒,有 热人 <目录>卷第五\大方脉杂医科<篇名>咳嗽属性:\x白丸子散\x 治一种咳嗽,直至嗽顿吐饮食痰物伏出尽,方少定,乃肝木克脾土,风痰壅盛。
宜以青州白丸子方作生料,更加少木香、丁香、橘红、天麻、全蝎去毒足、僵蚕炒去嘴 足,
<目录>卷第五\大方脉杂医科<篇名>咳嗽属性:\x当归饮\x 治男子因打损负重,女子因劳苦用力而伤肺经,肺经既损,遇风寒则为咳嗽。或咳血或 至紫黑,宜用此药去心肺间瘀血,仍灸肺俞,病即苏。(肺俞穴,在三椎下两旁各一寸 苏木 生地黄 当归 大黄 赤芍药 上为末,酒调服。得利去瘀血即止。且养荣汤调理。
<目录>卷第五\大方脉杂医科<篇名>咳嗽属性:\x澄清饮\x 治诸证痰嗽,服他药不效者。
南星 蚌粉 知母 贝母 半夏 白矾 上各等分,锉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