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0-世医得效方-第46页

即安。(一方,除附子,加 干姜 \x桂辛汤\x 下痰饮,散风邪,止痰嗽,聪耳鼻,宣关窍。利咽膈,清头目,解冒眩,进饮食。
桂(去粗皮) 细辛(去苗土) 干姜(炮) 人参(去芦) 白茯苓(去皮) 甘草 (炙。各二两)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x丁香半夏丸\x 治脾胃宿冷,呕吐痰水,噫气吞酸。
人参 丁香 木香 肉豆蔻 陈皮(各一分) 藿香叶(半两) 半夏(汤洗七次,姜 淹,炒黄 上为末,姜汁糊丸如小豆大,每服四十丸,姜汤下。
\x二陈汤\x 煎,送下青州白丸子,治眉心并眉梁骨疼。又治臂疼,或麻木,或战掉,皆痰饮所 宜服。(方见 疟类。白丸子方见风科通治类。)
\x控涎丹\x 治同上。(方见臂痛类。)
\x二生汤\x 专治痰。
附子(生,去皮脐) 半夏(生用)
上等分,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十片,七分去滓煎,空腹温服。入少木香煎,
尤佳 \x破痰消饮丸\x 治一切停痰留饮。
青皮 陈皮(并洗) 京三棱(炮,捶碎用) 川姜(炮) 草果(面裹煨) 蓬术(炮,
捶碎) 良 上为末,水面糊丸如梧子大,阴干。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x破饮丸\x 治五饮停蓄胸腹,结为症癖,支满胸胁,旁攻两胁,抢心疼痛,饮食不下,翻胃吐 ,九种心痛,积年宿食不消,久疟久痢,遁尸疰忤,癫痫厥晕,心气不足,忧愁思虑,妇人 腹中诸病,悉能治疗。久服尤妙,且不伤脏气。
荜茇 丁香(不见火) 胡椒 缩砂仁 木香(不见火) 蝎梢 乌梅 青皮 巴豆(去 壳膜。
上以青皮同巴豆浆水浸一宿,次日漉出,同炒青皮焦,去巴豆,水淹乌梅肉,蒸一炊久。
细 效,
\x导痰汤\x 一切痰,头目旋晕,或痰饮留积不散。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喘急痰嗽 唾稠粘,坐卧不安,不思饮食。
半夏(洗七次,四两) 天南星(炮,去皮) 橘红 枳实(去穣,麸炒) 赤茯苓(去 皮。
各一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十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x二陈汤\x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因食生冷,饮酒过度,脾 和,并宜服之。一方加丁香。(方见 疟类。)
\x荆蓬煎丸\x 破痰癖,消症块,冷热积聚,胃膈痞闷。通和三焦,升降阴阳,顺气,消化宿食 荆三棱(酒浸三日,夏一日) 蓬莪术(酒浸三日,夏一日。以上二味,用去皮巴豆二 十粒,
皮(去穣 上为末。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汤下。
\x理中汤\x 治停痰留饮,加茯苓、半夏导利之。(方见霍乱类。)
<目录>卷第四\大方脉杂医科<篇名>咳逆属性:\x丁香柿蒂散\x 治吐利及病后胃中虚寒,咳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难治。
人参 茯苓 橘皮 半夏 良姜(炒) 丁香 柿蒂(各一两) 生姜(一两半) 甘 草(五钱)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乘热顿服。或用此调苏合香丸,亦妙。
\x木香匀气散\x 治同上。用莱菔子汤泡研,取汁调热服。(见诸疝类。)
沉香降气汤、缩砂乌沉汤 治同前。苏叶三皮,盐少许,煎汤点,热服。(方见诸气类。)
\x橘皮干姜汤\x 治胃中有寒,咳逆。
橘皮 通草 干姜 桂心 人参 甘草 上各等分,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至六分,温服,日三服。
\x羌活附子汤\x 治吐利后,背寒,咳逆。
羌活(去芦) 附子(炮,去皮脐) 茴香(炒,各半两) 干姜(炮) 丁香(各一 两)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盐少许,煎至七分,空心热服。
\x荜澄茄散\x 疗噫气,咳逆。
荜澄茄 良姜(各二两)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沸,投醋半盏,取出时哈之,甚妙。
<目录>卷第四\大方脉杂医科<篇名>咳逆属性:\x小柴胡汤\x 治同上。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柿蒂三个煎,热服,(方见伤寒泄泻类 \x橘皮竹茹汤\x 治胃虚膈热者。
橘皮(去白,二两) 人参 甘草(炙。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竹茹一小块,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温 服,
灸咳逆法∶乳下一指许,正与乳相直,骨间陷处。妇人即屈乳头度之,乳头齐处是穴。
艾灸 取乳 <目录>卷第五\大方脉杂医科<篇名>脾胃属性:\x丁沉透膈汤\x 治气满不快,饮食不入,胸膈痞闷,或时膨胀,腹中刺痛等证。
丁香(五钱) 沉香(五钱) 木香(五钱,并不见火) 人参(去芦,半两) 青皮 (去白) 神曲 果仁 藿香叶(去土)
术(去芦,炒) 麦 (炒) 香附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