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0-世医得效方-第28页

br>上锉散。每服二钱至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常服 消痰 皮尖 <目录>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篇名>诸气属性: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或因忧愁思虑,或因酒色过伤,或临食忧烦或事不遂意 不足,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不能流畅。致使心胸痞闷,胁肋胀满,噎塞不通,噫气 呕 并皆疗之。常服,升降阴阳,调顺三焦,消化滞气,进美饮食。此方独清而疏快,常服大效。
紫苏(茎叶俱用,四两) 羌活 半夏(汤洗七次) 肉桂(去皮) 青皮(去白) 陈 皮(去白) 大腹皮 桑白皮(炒) 木通(去皮节) 芍药 甘草(炙) 赤茯苓(各一 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枚,灯心十茎,取七分,去滓温服。气秘,
每 梗 甜 <目录>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篇名>诸气属性:治三焦痞塞,气不升降,胸腹满闷,大便涩,小便赤黄。
槟榔 枳实 陈皮 黄芩 大黄 黑牵牛(炒。各等分)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淡姜汤下。
<目录>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篇名>诸气属性:治诸气刺痛,流入背膂及胁下,诸药不能治。
木香 胡椒(各一钱) 全蝎(七枚) 巴豆(十个,去皮心,研)
上为末,汤释蒸饼丸,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粒。心膈痛,柿蒂、灯心汤下。腹痛,
柿 血痛,炒姜、醋汤下。肺气甚者,白矾、蛤粉各三分,黄丹一分,同研为末,煎桑白皮,
糯 榔 独此药能去之。有人病项筋痛,诸医皆以为风,治之数月不愈,乃流入背膂,久之又注右胁 下,挛痛甚苦,乃合治之,一服而愈。后尝再发,又服病除。又方,用胡椒一两,蝎尾半两 去毒,为末,面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二十丸,陈米饮下,名塌气丸。又一方,于 塌气丸中加木香一味,和顺脏气,消腹胁坚胀,小便不利,并治息积,名胡椒丸。
<目录>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篇名>诸气属性:治气结不散,心胸痞痛,逆气上攻,分气逐风,功不可述。
枳壳(去穣,麸炒) 木通(锉,炒)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桑白皮(炒) 萝 卜子(微炒)
上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煎橘皮汤下,不拘时候。
<目录>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篇名>诸气属性:顺气宽中,消积滞,化痰饮。治中脘气痞,心腹坚胀,胁下紧硬,胸中痞塞,喘 噫气不通,呕吐痰逆,饮食不下,大便不调,或泄或秘。
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黄,一两) 萝卜子(微炒,二两) 神曲(碎,炒,三分)
京三棱 (一两,水 上件为末,以三棱膏匀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米饮食后服。(加 阿魏 <目录>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篇名>诸气属性:治五脏不调,三焦不和,心腹痞闷,胁肋 胀,风气壅滞,肢节烦疼,头面虚浮,
微肿,肠胃燥涩,大便秘难。虽年高气弱,并可服之。又治背痛胁痛,有妨饮食,及脚 攻,胸腹满闷,大便不通。
羌活(去芦,一两) 紫苏(一两) 宣木瓜(切,焙,一两) 沉香(一两) 白术 (三分) 槟榔 大腹皮(炙焦黄,一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四磨汤亦可兼服。(方 见秘 <目录>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篇名>诸气属性:治壮盛人胸膈痞塞,气不升降,百药不效,服之奏功必矣。(方见疮肿杂证类 <目录>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篇名>诸气属性:治九气∶膈气、风气、寒气、热气、忧气、喜气、惊气、怒气、山岚瘴气。积 杯,心腹刺痛,不能饮食,时去时来,发则欲死。
川姜黄 甘草 香附子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入盐少许,百沸汤点,空心服,立效。
<目录>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篇名>诸气属性:治心胸痞闷,腹胁虚胀,饮食减少,气不宣通。及伤寒两胁刺痛攻心。
荆三棱 蓬莪术(煨熟。各五两) 白术(三两) 木香(半两) 枳壳(去白,麸炒,
一两)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食前温服。用沙糖少许压下。
<目录>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篇名>诸气属性:治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头目昏眩,腹胁刺痛,呕逆恶心,饮食不进,气虚盗 上喘,四肢厥冷,腰背酸痛,脾虚泄泻,脾肾俱损,精血伤竭,气短脉沉,耳干焦 体瘦,怠惰多困,小便频数,小肠气痛,霍乱吐泻。及卒中风气,昏乱不常。大病 妊娠失调理,产后虚损。并宜服之。大能补虚,正气,调理气血,固肾消痰。
人参 木香 白豆蔻(各二钱半) 川芎 干姜 甘草 藿香 茯苓 黄 当归(去 尾) 丁 夏曲(各七钱)
上锉散。每服半钱,生姜五片,枣二个,煎服。此方屡有奇验。
<目录>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篇名>诸气属性:治受瘴结成气块腹中,不能消散。服之立效。
荜茇(一两) 大黄(一两。各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