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0-世医得效方-第172页

或劳郁则口臭,凝滞则生疮,生疮者夜不可失睡,昼不可就寝,
违此必甚。唇乃全属于脾,唇有病则多宜随证以治脾也。齿乃骨之余,肾主营养,呼吸之门 户也。故肾衰则齿豁,精盛则齿坚。又手阳明大肠脉入于牙齿,灌于大肠,壅则齿亦浮肿,
虚则宣露,挟风则上攻面目,疳 则龋,(丘禹切。蛀虫也。)为脱为痔,皆当随证治之。喉 者,候也。咽者,咽也。咽接三脘以通胃,故以之咽物,喉通五脏以系肺,故以之候气。气 喉、谷喉,皎然明白。人诸脏热则肿,寒则缩,皆使喉闭,风燥亦然。五脏久咳则声嘶,声 嘶者,喉破也,非咽门病。若咽肿则不能吞,干则不能咽,多因饮啖辛热,或复呕吐咯伤,
咽系干枯之所致也,自与喉病不同。又有悬壅暴肿,闭塞喉咙,亦如喉闭状,但悬壅在上 及关下,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口病属性:治心脾有热,口疮。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口病属性:治血热,口疮。(以上方并见大方科积热类。)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口病属性:治胸中郁热,口臭,烦渴。(方见大方科失血类。)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口病属性:治口破生疮。米饮下。(方见大方科咳嗽类。)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口病属性:治虚热上壅,口疮。生姜、苏叶煎。食前蚕黑锡丹,每服二十粒。(方见大方 痼冷类。)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口病属性:治上膈壅毒,口舌生疮,咽嗌肿痛。少许掺患处,咽津。
寒水石( ,三两) 辰砂(二钱半,别研) 生脑子(半字)
上为末,日夜数次用。小儿疮疹攻口,先以五福化毒丹扫,却用此掺,立效。(方见小 方科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口病属性:治口疮,臭气瘀烂,久而不瘥。
黄柏(半两) 螺青(二钱)
上为末,临卧置一字在舌下,不妨咽津,迟明瘥。一法,以铜绿易螺青。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口病属性:治上膈壅毒 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升麻 赤芍药 人参(洗) 桔梗(去芦) 干葛(各一两) 甘草(生用,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温服,不拘时候。一方,加薄荷、黄芩。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口病属性:治一切壅热,咽喉闭肿,不能咽物,口舌生疮,舌根强,言语不正,腮项肿痛。
蒲黄 青黛 硼砂 焰硝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每用手指捻掺于喉中,津咽。或呷少冷水送下,频频用之。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口病属性:治毒热口疮,或下虚邪热。
上用干姜、黄连为末,掺疮上。初若不堪,应手而愈。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口病属性:治口疮。
黄柏(蜜涂,炙紫色) 滑石(研。各半两) 五倍子(小嫩者,一两)
上为末,和匀。每服半钱许,干掺疮上,良久可饭食,奇效。
敷方 治满口疮烂。(方见小方科口疮类。)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口病属性:治口疮,以凉药敷之不愈者。
杏仁(十粒,去皮尖) 轻粉(一字)
上研杏仁调匀,临卧敷疮上,少顷,吐之,勿咽。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口病属性:治口疮,臭气瘀烂,久不瘥者。
上用黄柏半两,青黛一钱,为末,临卧安舌下。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口病属性:治口气热臭。
香白芷 川芎(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鸡头大。食后临卧,噙化一丸。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口病属性:治心气不足,口臭。
上用益智去壳,加甘草为末,时复干咽下。或沸汤点,立效。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口病属性:治口臭,口干,口舌疮。
寒水石(烧红,十两) 硼砂(二两) 脑子 麝香(各二钱) 马牙硝(枯,四分) 甘 草(浸 汁熬膏,二两)
上为末,甘草膏搜为丸,麻子大。用噙咽。
又方 香附子炒去毛,为末。早晚以少许揩牙上。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口病属性:治口疮,立效。
五倍子 远志(去心。各半两)
上为末。掺少许于舌上。吐出而疮已效。
又方 朴硝、寒水石各一钱,为末,朱砂少许,和匀敷疮上。
又方 生姜自然汁漱口数次,涎出而效。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口病属性:治口疮。缩砂壳火 存性,为末。掺口内疮上,即安。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口病属性:治口吻边生疮,浸淫不愈。槟榔火 ,为末,入轻粉,用饭甑上滴泪调敷疮上,立效。
<目录>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