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取一汤盏,去滓服。未知,再服,进粥,以此渐瘥。
《外 除 \x黄连犀角汤\x 治伤寒及诸病后,内有疮出下部。
黄连(半两) 乌梅(七个) 犀角(无则以升麻代) 木香(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七分,食前服。
\x雄黄兑散\x 治下部 疮。
雄黄(研) 青葙子 苦参 黄连(各二分) 桃仁(去皮尖研,一分)
上为末,以生艾捣汁,和如枣核大,绵裹纳下部。扁竹汁更佳。无艾,只用绵裹散子纳 下部 \x四逆汤\x 治伤寒寒厥。或表热里寒,下利清谷,食入则吐。或大汗、大吐、大下之后,四肢 五内拘急,举体疼痛,不渴,脉沉者。(方见前。)
\x白虎汤\x 治热厥腹满,身重难以转侧,面垢,谵语遗溺,手足厥冷,自汗脉沉滑,里有热也 见前。)
\x大承气汤\x 亦治热厥。当观病浅深,量多寡饮之。(方见前。)
\x黄连阿胶汤\x 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
黄连(一两) 阿胶(三分) 鸡子黄(半个) 黄芩(一分) 芍药(半个)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内胶消尽,内鸡子黄搅令和,温服,日 二服 \x文蛤散\x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 之,热被寒水入里,却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 意欲饮水,反不渴者,宜服。(若不瘥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 文蛤(一两)
上为散。沸汤和服方寸匕。汤用五合。
\x三物白散\x 治寒实结胸,无热证者。(属太阳。)
贝母(三分) 桔梗(三分,去芦) 巴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一分)
上为散,内巴豆研和,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人可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 必利 之、
十枣汤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 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宜服。(方见痰饮类。)
\x抵当汤\x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小腹 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或太阳病身黄,脉 小腹硬,小便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或伤寒有热,小 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
并宜服。(属太阳。)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 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 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 (属阳明。)
大黄(一两,去皮,酒洗) 虻虫(十枚,去翅足熬) 桃仁(七枚,去皮尖,捶碎)
水蛭(
上为散,作二服。水二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x吴茱萸汤\x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属阳明。)少阴病吐利 逆冷,烦躁欲死者,或干呕吐涎沫,头痛者,此并主之。(属少阴。)
人参(一两,去芦) 吴茱萸(一两六钱半,汤洗三遍)
上为散。每服四钱,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二盏半,煎八分,去滓分二服。
\x苦酒汤\x(苦酒,米醋是也。)
治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
半夏(洗,碎如枣核,十四枚) 鸡子(一枚,去黄,内苦酒着鸡子壳中)
上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二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不瘥,
再 \x牡蛎汤\x 治发汗多,头眩汗出,筋惕肉 。
白术 牡蛎粉(炒黄) 防风(独茎者,去芦头。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以酒调下,米饮亦可,日二三服。汗止便服小建中汤。(方见前。)
\x阴旦汤\x 治伤寒肢节疼痛,内寒外热,虚烦。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炮) 黄芩(三两) 桂(四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枣二枚,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日三夜二。覆令小汗。
\x大白术散\x 治阴毒伤寒,心间烦躁,四肢逆冷。
白术 附子(炮裂,去皮脐) 川乌头(制同上) 桔梗(去芦头) 细辛(各一两) 干 姜(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拘时,稍热服。
\x回阳丹\x 治阴毒伤寒。面青手足逆冷。心腹气胀,脉候沉细。
荜澄茄 木香 干蝎 附子(炮裂,去皮脐) 硫黄(细研入) 吴茱萸(汤浸七遍,
焙干微炒 上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不计时候,生姜汤下,频服。三服,复 以热 \x正阳散\x 治阴毒伤寒。面青,口张出气,心下硬,身不热,只额上有汗,烦渴不止,舌黑,
四肢俱冷。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麝香(一钱,细研入)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干 姜(一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