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0-世医得效方-第124页

进,羸困少力,因而失治,变成风痫。(方见前。)为散,紫苏梗煎。正脾,生姜、枣子。
虚实热,服凉药后不能食,先用此生胃中津液,后服生犀散退热。(方见前。) 早凉夜 热,不可下,只用煎三升许,顿服。稍愈后,再服三升。候不渴,无涎,又投阿胶散,二服 即安,白水煎亦可。如渴饮水多者,多服无时。盗汗,虚汗,亦用此药。止泻治痰,退热清 神。渴,倍加白术。渴甚者,任意多饮。
\x阿胶散\x 阿胶一两半麸炒,鼠粘子一分炒香,马兜铃半两,甘草一分,杏仁七个去皮尖,糯米一 两,为散。每服二钱,用水煎服。
\x使君子丸\x 正脾助胃。
浓朴(去粗皮,姜汁炒) 陈皮 甘草 诃子(去核) 使君子(去壳,别研)
上为末,炼蜜丸,绿豆大。每服三七丸,疳泻、积泻,米饮下。热泻,加青黛,米饮。
冷泻,姜。中暑泻,香薷。时行泻,桑叶。赤痢,蓝姑草。白利,乌梅。惊泻,蓝姑草。以 上并用米饮下。(蓝姑草,竹叶菜是也。)
\x六神汤\x 理脾胃虚,止吐泻,进饮食,养气。
嫩黄 白扁豆(炒)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粉草(各等分。或加藿香叶亦可。)
上为末。每服二钱,苏、盐汤。正气,生姜、枣子汤调下。
\x益黄散\x 治脾胃虚弱,吐泻,及治脾疳,腹大身瘦。此药补脾调气,治冷腹痛,久冷泄,效。陈 皮青皮 诃子肉 甘草(各一两) 丁香(五钱)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生姜二片煎,空腹服。
\x醒脾散\x 人参 白术 豆蔻 甘草 干姜 藿香(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或半钱,姜汤下。如醒脾胃,冬瓜子仁米饮下。
\x匀气散\x 桔梗 甘草 干姜 缩砂 益智子 茴香 藿香叶(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半钱。水泻,紫苏,木瓜煎汤下。调脾胃,生姜、枣子煎汤调服。
\x观音散\x 治脾胃不和。(方见前。)
<目录>卷第十二\小方科<篇名>泄泻属性:\x四顺清凉饮\x 治挟热作痛,面赤壮热,四肢烦,手足俱热,加青皮,枳壳去穣切片入。(方 积热类。)
\x七气汤\x 治挟冷作痛,面色或白或青,四肢冷甚。
青皮 陈皮 桔梗 蓬莪术(煨) 辣桂 藿香 益智仁(各一两) 香附子(一两半)
甘 草(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不拘时候。
苏合香丸与七气汤兼服,治证同上。(方见大方科中气类。)
\x枳壳桔梗汤\x 治邪正交争,冷热不调,作为腹痛,呕吐。
枳壳(去穣,麸炒) 桔梗(去芦) 青皮(去穣) 陈皮(去白。各五钱) 木香(三 钱) 当 归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二片煎,温服。
<目录>卷第十二\小方科<篇名>泄泻属性:\x金铃散\x 治疝气作痛时,先曲腰啼哭,眼中无泪,脚冷唇干,额上多汗。或外肾钓上,阴囊 金铃子(一两煨,去核) 缩砂(七钱半,去壳) 荜澄茄 木香(各五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大者二钱,盐汤或好酒调服。
\x红丸子\x 治同上。但小丸如粟米大。每服二七粒,金铃子煎汤下。(方见大方科 疟类。)
\x小槟榔丸\x 治疝气小腹痛引腰脊,挛曲身不能直。
芫花(醋浸,炒) 木香 槟榔 三棱(炒。各半两) 茯苓 青皮(去白) 全蝎 肉 桂附 子 上为末,将 砂浸洗去土,顿在汤瓶上,候成膏子,和糖醋,打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 三十 \x又方,金铃子丸\x 治疝气,小腹痛引腰,脊挛曲身不能直。
木香 槟榔 三棱 蓬术(炮) 青皮(去白) 陈皮 川楝肉 芫花(醋浸,炒。各 半两)
辣 上为末,面糊丸,麻子大。每三丸,空心午前各一服,姜汤下。
\x五苓散\x 治阴核气结,肿大钓痛,多因啼怒不止,伤动阴气,结聚不散得之。或胎妇啼泣过 令儿生下小肠气闭,加以风冷血水相聚,水气上乘于肺,故先喘而后疝痛,外肾木硬,
痛楚不可忍。惟利二便则安,以木通、葱白、茴香、食盐煎汤调下。得小便利为效。(
大方科伤暑类。)
\x当归散\x 治疝气大腑秘,小腹阴囊牵引,撮聚痛甚。
辣桂 牵牛(炒取仁,各半两) 当归 北大黄 桃仁(浸去皮,焙。各二钱半) 全 蝎(一 钱 上锉散。每一钱,入蜜煎,温服,以利大便。利后以青皮、陈皮、茯苓、木香、缩砂、
甘草 \x钩藤膏\x 治盘肠内钓,腹中极痛,干啼。
明乳香 没药(同上别研) 木香 姜黄(各四钱半) 木鳖子(十二个,去皮研烂)
上以木鳖子搜和四味末为丸,樱桃大。煎钩藤汤化下,一岁可服半丸。次魏香散。
\x魏香散\x 用蓬莪术半两,真阿魏一钱,先以温水化开阿魏,浸莪术一日夜,焙干,为末。每 字或半钱,煎苏叶,米饮空心调下。
<目录>卷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