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缪案,乃业师张友樵先生手录。缪氏专于调补,善用异类有情之品,疗治虚劳杂症,头
头是道,实补前哲所未发。故合纂行世。
是书所录,仅三家之寸鳞片爪耳。而回春妙手,已见一斑,诚即此触类而引伸之,于斯
道未必无小补云。
续刊书五各,西洋利西泰人身说概,盐官裴一中言医,平湖陆秋山瘟疫新编,暨拙着语
冰漫录,阅历知非,俱已汇稿嗣出。
\x道光辛卯秋八月望日笠泽吴金寿子音氏识\x



<目录>

<篇名>卷一

属性:粤东地卑多湿,阳气多泄。宦游十载,恰已五旬。中年二气,不及壮盛坚固,眩晕汗出
,乃阳不潜藏,变化内风,扰动虚灵所致。内经藏象谓肾为根本,左右有二。盖一阴一阳,互相
交纽,水中有火,为生生化育,惟藏畜不露,斯永年无病。而肝为肾子,母气既衰,水不生

热起脊背,直至巅顶,清之补之,无效,未究藏阴内乏,阳气独升之旨。古人以肾藏内寓真
阳,非温不纳;肝脏内寄相火,非清不宁。用药之法,填实精气以固其下,佐咸味以达之,
兼气重以镇之,介类以潜之,酸味以收之,夏入滋清以凉肝。引之导之,浮阳内风,勿令鼓
熟地 北五味子 萸肉 磁石 青盐 琐阳 龟板 茯神 湘莲 天门冬
猪脊筋捣烂,和蜜丸,热酒送。
经漏百日,淋带不止,是冲任督带奇经诸脉不能固摄,病在下焦,脉左关沉微而缓,右
部虚
益气,仅升脾营,焉得药到病所?滋阴堵塞沉腻与胃衰少谷相背,考古崩漏不止,先用局方
震灵丹,直达冲任以固之,继用人参汤续其生气,得效,再为进商。



<目录>卷一

<篇名>震灵丹

属性:诊脉百至,数促而芤,劳损数年不复,寒热,大汗泄越。将及半载,卧枕嗽甚,起坐少
谷食大减,大便不实,由下焦损伤冲脉之气震动,诸脉皆逆。医投清热理肺,降气消痰,益
令胃气残害。昔越人有下损过脾不治之训,此寒热汗出,二气不交所致。秋半之气不应,天
气肃降乖离,已见一斑。生阳不发,入冬可虑,急固散越之阳,望其寒热汗出,稍缓再商。
救逆汤去白术,加人参。
稚年纯阳体质,热症最多。病偏右胸高,呼气不利,肺气不能清肃,热郁内蒸,逆传膻中。
经天君震动,状若痫症。夫肺主卫,心主营,二气循环于肺胃脉中,苟营卫失和,越日触遇
乃发。翁仲仁谓扶肚抬胸,为肺热壅塞。然不及周岁,未受谷食涵养,脏腑柔薄,一切苦寒
沉降及腻滞阴药,俱在禁例。且肺位最高,逆行心胞络间,仍从上治,抱持勿卧,令上气下
行为顺,可使营卫两和。
薄荷 桑叶 米仁 茯苓 郁金 淡竹叶 鲜石菖蒲
再诊
西瓜翠衣 鲜枇杷叶 通草 茯苓 生米仁 淡竹叶
三诊 宿热未平,秋金燥令亦从天降,致上气不能全顺。症见咳嗽燥逆,议清气分之热
大沙参 麦冬 花粉 生甘草 桑叶 灯心
四诊 视面部清窍未能爽适,显然肺热未能全解。议进甘寒,仿喻嘉言清燥意。
桑叶 麦冬 梨肉 川贝母 银花 生甘草
五诊 伏暑上壅,得宣通而降,头头胸次已平,但乳食不能少运,便溏日有数次,思肺
降之热,必移于府。考古幼稚泄泻,每以四苓为主方,不越分利和中之意。
四苓加广皮、木瓜、生谷芽
据述产育频多,产后两年,经水至今未来,此为病根,已属下元阴亏。长夏初患泄泻,
必天雨地湿,潮雾秽浊气,由口鼻吸受,原非发散消攻可去。只因体质甚薄,致秽浊蔓延,充在
三焦,上则咳痰不饥,下则二便涩少,非表有风寒,故无寒热见症。然气分壅塞,津化浊痰
,入夜渴饮,胃汁消乏,求助于水,是本虚标实之病。夫肺位最高,与大肠相表里,清肃
不行,小便不利矣。
芦根 米仁 通草 茯苓 桑叶 西瓜 翠衣
冲入白蔻末。
再诊 前议虚不受补,皆因夏令伏邪着于气分。夫肺气一身之气,既因气阻清肃不行,
诸经不能流畅,三焦悉被其蒙。前言攻邪不效,
盖客邪由吸而受,与风寒感冒不同,乃氤氲虚空,聚则为殃耳。故取淡渗无味气薄之品,仅
通其上,勿动中下,俾虚无伤,伏气可去,稍佐辛香,非燥也,仿辟秽之义。
经霜桑叶 鲜枇杷叶 茯苓 蔻仁 米仁 芦根
脉小右弦,呼吸不利,喉中有声,入夜神迷昏倦,少腹微胀,二便不爽,自言筋骨如针
刺,身重难以转侧,右环跳筋,纵不能伸屈。此皆暴寒内入,周行上下,阳气痹塞,且频年交冬
痰嗽,天暖自安,老年肾真衰乏,少藏纳之司,水液化痰上泛,寒中少阴,则太阳膀胱之气
,无以上承,而流通宣化,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