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0-万病回春-第90页

鼻衄鼻 ;左寸浮缓,鼻涕风邪。
鼻塞声重流涕者,肺感风寒也。
\x通窍汤\x 治感冒风寒,鼻塞声重流清涕。
防风 羌活 本 升麻 干葛 川芎 苍术 白芷(各一钱) 麻黄 川椒 细辛 甘草(各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葱白三根,水煎热服。肺有邪火,加黄芩一钱。
鼻不闻香臭者,肺经有风热也。
\x丽泽通气散\x 治鼻不闻香臭。
黄 苍术 羌活 独活 防风 升麻 葛根 甘草 川椒(去闭目子不用) 麻黄(不去节,冬月加)
白芷(各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二枚、葱白三根,水煎,食远温服。忌生冷、风凉处坐卧。
鼻渊者,胆移热于脑也。
\x荆芥连翘汤\x 荆芥 柴胡 川芎 当归 生地黄 芍药 白芷 防风 薄荷 山栀 黄芩 桔梗 连翘(各等分) 甘草 (减半)
上锉散,水煎,食远服。
鼻赤者,热血入肺,成酒 鼻也。
\x清血四物汤\x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生地(酒洗) 黄芩(酒炒) 红花(酒洗) 茯苓(去皮) 陈皮 (各等分) 甘草(生,减半)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水煎,调五灵脂末同服。如气弱加酒浸黄 。
\x金花丸\x 治上焦一切火症鼻红。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大黄(酒煨) 桔梗(各等分)
上为细末,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时白汤送下。
鼻头紫黑者,属风寒血冷则凝滞而不散也。
\x当归活血汤\x 治鼻准头紫黑,血冷凝滞。
当归 川芎 荆芥 薄荷 芍药 红花 甘草 牡丹皮 桔梗 防风 山栀 黄芩 连翘 白芷(各等分。)
上锉一剂,姜一片、细茶一撮,水煎,食后温服。
补遗方 \x治鼻不闻香臭\x 细辛 白芷 防风 羌活 当归 川芎 半夏 桔梗 陈皮 茯苓(各一钱) 薄荷(三钱)
上锉一剂,水煎,食后服。
一男子,面白鼻流清涕,不闻香臭三年矣。余以为肺气虚,用补中益气加麦门、山栀而愈。
<目录>卷之五<篇名>口舌属性:脉∶口舌生疮,脉洪疾速。若见脉虚,中气不足。
经言∶舌乃心之苗,此以窍言也。以部分言之,五脏皆有所属。以症言之,五脏皆以所主。如口舌肿痛,
或状如无皮,或发热作渴,为中气虚热;或眼如烟触、体倦少食,或午后益甚,为阴血虚热;若咽痛舌疮、口 干足热;日晡益甚,为肾经虚火;若四肢逆冷、恶寒饮食,或痰甚眼赤,为命门火衰,若发热作渴、饮冷便闭,
为肠胃实火;若发热恶寒、口干喜汤、食少体倦,为脾经虚热、若舌本作强、腮颊肿痛,为脾经湿热;若痰甚 作渴、口舌肿痛,为上焦有热;若思虑过度、口舌生疮、咽喉不利,为脾经血伤火动;若恚怒过度、寒热口苦 而舌肿痛,为肝经血伤火动。病因多端,当临时制宜。凡舌肿胀甚,宜先刺舌尖或舌上或边旁,出血泄毒,
以救其急。唯舌下濂泉穴,此属肾经,虽宜出血,亦当禁针 慎之。
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燥渴便闭,此三焦实热也。用凉膈散加减,频频噙咽,不可频服,恐上热未除,
中寒复生,变症莫测也。(方见火证。)
一、口舌生疮,发热恶寒,劳则体倦,不思饮食,此中焦虚热也。用补中益气汤加麦门、五味。(方见补益)。
一、口舌生疮,口干饮汤不食,乃胃气虚而不能化生津液也。用七味白术散(方见小儿吐泻。)
一、口舌生疮,饮食不思、大便不实,中气虚也,人参理中汤;若手足逆冷腹痛,中气虚寒也,加附子。
(方见中寒。)
一、口舌生疮糜烂,或晡热内热,脉数无力,此血虚而有火也。用四物汤加白术、茯苓、麦门、五味、牡 丹、黄柏、知母。(方见补益。)
一、口舌生疮、食少便滑、面黄肢冷,火衰土虚也,用八味丸。(方见补益。)
一、口舌生疮,日晡发热、作渴、唾痰、小便频数,肾水亏损、下焦阴火也,加减八味丸;若热来复去,
昼见夜伏、夜见昼伏,不时而动,或无定处,或从脚下起,乃无根之火也,亦宜此丸;更以附子末,唾津调搽 涌泉穴。若概用寒凉,损伤生气,为疾匪轻。
口臭牙龈赤烂、腿肢痿软,或口咸,此肾经虚热,用六味丸(方见补益。)
口疮者,三焦火盛也。口舌肿大,或痛裂生疮者,治相同也。
\x凉膈散加减\x 治三焦火盛,口舌生疮。
连翘 黄芩 山栀 桔梗 黄连 薄荷 当归 生地黄 枳壳(去穣) 芍药 甘草(各等分)
上锉一剂,水煎食远服。
\x一方\x 治口舌疮,亦治赤眼。用黄连为末二三钱,好酒煎一二沸,候冷噙漱或咽下,即愈。
\x赴宴散\x 治三焦实热,口舌生疮糜烂,痛不可忍者。
黄连 黄柏 黄芩 栀子 细辛 干姜(各等分)
上为细末,先用米泔水漱口,后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