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一得集-第16页

如瘫痪。卧床不能转动。筋脉不拘急。亦无痛苦。召余诊之。右脉沉细如丝。
虚软无力。左脉和缓无病。细审毫无风象。体肥肌丰。又非痰火。乃气血两虚。归并一偏之病也。仿王清任补阴还阳 五汤法。用黄 四两。当归五钱。赤芍二钱。干地龙、川芎各一钱。续断、忍冬藤各三钱。红花一钱。丹参三钱。服三 剂。而右脉渐大。手足略能展动。八剂而起居如常矣。方信归并之说为不谬。后以归、芍、参、 、苓、草、丹参、桂 枝、木瓜、红花、川芎、牛膝、续断、狗脊等养血补气。舒经活络。嘱其浸酒常服。
<目录>卷中医案<篇名>沈某神虚痫病治验属性:山阴沈某年四十许。偶一烦劳。则痫病即发。神不自主。谵言妄语。不省人事。或语鬼状。诊之两寸空大无伦。两 关弦紧。舌中心陷有裂纹。余谓病属虚症。神不守舍。神虚则惊。非有鬼祟。神气浮越。故妄见妄言。用桂枝龙牡汤加 龙眼肉膏。嘱其守服三十剂。服二十剂。而病已不复发矣。按此症与前陈姓案。乃一虚一实之对症。总须审症的 确。指下分明。庶所投辄效。病症万端。治不执一。要不外乎虚实寒热四字。桂枝龙牡汤。有旋转乾坤之妙用。非熟 读金匮者不知也。
<目录>卷中医案<篇名>金彩眉百合病治验属性:定庠生金彩眉。其夫人丙戌秋病霍乱卒。渠亦患湿热症。是年定海之霍乱。经余治愈者甚多。及彩眉之遇余也。
则在仲冬时矣。盖渠自秋间患湿温之后。失于清解。留邪在络。且丧偶悲郁。再有烟癖。耗伤精血。烦躁不寐。目不 交睫者匝月。日间坐卧不安。百感交集。欲食而不能食。欲卧而不能卧。饮食或宜或不宜。神识似痴。脉之空大。指 下极乱。余曰。此正金匮所云百合病也。再兼痰上冲。遂与百合地黄汤。加清痰降火之药。两剂稍能寐。而神志仍 似痴呆。乃专清其痰火。而加宁神定志之品。出入加减。至丁亥春始痊。
<目录>卷中医案<篇名>赵忠翁头风抽掣治验属性:赵忠翁。年近八旬。前任镇海教谕。常患头风。发则日夜无度。左颊上额及巅。经络不时抽掣。自觉如放烟火冲状。
通夜不能寐。脉虚滑流利。有时弦劲而大。余谓风阳上扰。阳明少阳之火挟痰而逆冲于上。额旁及耳前后两颊。
现青络甚多。法当尽刺出血。灵枢云。诸络现者尽泻之。乃刺两颊及眉心出血。复针颊车、地仓、承浆、率谷、百合、
迎香等穴。行六阴数。凡针四次。筋不抽掣矣。方用僵蚕、桑叶、麦冬、山栀、石斛、丹皮、竹茹、青黛、丝瓜络、牡 蛎、阿胶等品。养血和络。调理数剂而安。次年立春后复发。但不如前之甚也。时值六出纷飞。不能用针。改用推法。
以指代针。推后痛稍缓。雪消天霁。复针率谷、风府。方药如前法。服数剂而又愈。以后每少发。投前方辄效。徐洄溪 云。凡经络之病。不用针而徒用药。多不见效。其信然矣。
<目录>卷中医案<篇名>又赵孙媳血虚头痛治验属性:忠翁孙媳。亦患头痛。嘱余诊之。其脉浮取颇大。而沉按无力。两尺尤甚。左关略兼弦数。余曰。此属肝血内虚。
奇经失荣养之司。病虽在上。而根源实在于下。其所以头痛者。督脉上循于巅顶也。药须补下。即内经上病治下之法 也。用四物加杞子、山药、杜仲、续断、苁蓉、阿胶、鹿角霜、金樱子、石斛、菊花等数剂而愈。此两症亦一虚一实之 对证也。
<目录>卷下医案<篇名>魏掾痰火上冲惊悸不寐治验属性:藩司掾魏某。患怔忡惊悸不寐。两月有余。施医局友作虚症治。愈治愈剧。乃就余诊。脉浮滑鼓指。目黄舌苔白腻 余谓阳明不阖。痰火上冲。湿热内蕴之候也。与半夏秫米汤。加橘皮、竹茹、川连、茯神、枣仁、山栀、杏仁、泽泻、
滑石、作甘澜水煎。炊以苇薪。二剂能寐。而怔忡惊悸悉减。复以清痰降火化湿之剂。目黄渐退。胃亦渐旺。诸恙悉痊 矣。患此症者甚多。若作虚治。是抱薪而救焚也。
<目录>卷下医案<篇名>任佃夫血风治验属性:定海佃夫任姓。年四十余。四肢手足心皆生白屑。如抽蕉剥茧。层出不穷。肤浓如牛领。裂缝中血流淋漓。肤热如 烙。痒甚必搔出血始已。患此数年。内外科皆不识其何病。丙戌夏就诊于余。脉六部俱浮洪散指。余曰。此症重者 即是大麻风。眉鼻柱肢节皆能脱落。吴越人患此绝少。惟岭南感受毒瘴者有之。乃风湿之邪。从外入于肌肤。以 致脉络留而不去。转入转深。入于血分化热。热与风湿相搏。致成白屑。层层如曲 之发斑。故脱之不尽。宜驱经 络之湿。清血分之热。润肌肤之燥。可望渐瘥矣。渠云。化湿之药。已服百余剂矣。一无所效。余曰。化湿乃通称。而 药 味配合。各有不同。是症湿在脉络。若徒用渗利苦燥。以治脏腑。无益耳。方用银花二两。麦冬六钱。生甘草八钱。当 归八钱。僵蚕三钱。芥穗、防风、木瓜、威灵仙、黄芩、丹皮、丹参各三钱。生首乌一两。薏苡、生白芍各六钱。羌活 钱半。细生地二两。长流水三大碗。用大砂锅煎成一大碗。缓缓服之。外用麻黄、羌活、白附子、僵蚕、威灵仙、蛇床 子、苦参、川 楝子、黄连、黄芩、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