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卷上<篇名>百合〈平〉内容:主心急黄,(以百合)蒸过,蜜和食之。作粉尤佳。红花者名山丹,不堪食。〔证〕 <目录>卷上<篇名>艾叶内容:(一)干者并煎者,(主)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春初采,为干饼子,入生姜煎 服,止泻痢。三月三日,可采作煎,甚治冷。若患冷气,取熟艾面裹作馄饨,可大如弹子许。
〔证〕 (二)(艾实)∶又治百恶气,取其子,和干姜捣作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三十丸服,
以饭三、五匙压之,日再服。其鬼神速走出,颇消一切冷气。田野之人与此方相宜也。〔嘉· 证〕 (三)又,产后泻血不止,取干艾叶半两炙熟,老生姜半两,浓煎汤,一服便止,妙。
〔证〕 <目录>卷上<篇名>蓟菜(小蓟)
内容:(一)小蓟根∶主养气。取生根叶,捣取自然汁,服一盏,立佳。〔证〕 (二)又,取菜煮食之,除风热。〔证〕 (三)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伤过,捣汁半升服之。〔证〕 (四)叶只堪煮羹食,甚除热风气。〔心〕 (五)又,金创血不止, 叶封之即止。〔心·证〕 (六)夏月热,烦闷不止∶捣叶取汁半升,服之立瘥。〔证〕 <目录>卷上<篇名>恶食(牛蒡)
内容:(一)根,作脯食之良。〔证〕 (二)热毒肿,捣根及叶封之。〔证〕 (三)杖疮、金疮,取叶贴之,永不畏风。〔证〕 (四)又瘫缓及丹石风毒,石热发毒。明耳目,利腰膝∶则取其子末之,投酒中浸经三 日,每日饮三两盏,随性多少。〔证〕 (五)欲散支节筋骨烦热毒。则食前取子三七粒,熟 吞之,十服后甚食。〔证〕 (六)细切根如小豆大,拌面作饭煮食,(消胀壅)尤良。〔证〕 (七)又,皮毛间习习如虫行,煮根汁浴之。夏浴慎风。却入其子炒过,末之如茶,煎 三匕,通利小便。〔证〕 <目录>卷上<篇名>海藻内容:(一)主起男子阴气,常食之,消男子 疾。南方人多食之,传于北人。北人食之,倍 生诸病,更不宜矣。〔心·嘉〕 (二)瘦人,不可食之。〔心 〕 <目录>卷上<篇名>昆布内容:下气,久服瘦人。无此疾者,不可食。海岛之人爱食,为无好菜,只食此物。服久,病 亦不生。遂传说其功于北人。北人食之,病皆生,是水土不宜尔。〔证〕 <目录>卷上<篇名>紫菜内容:下热气,多食胀人。若热气塞咽喉,煎汁饮之。此是海中之物,味犹有毒性。凡是海中 菜,所以有损人矣。〔证〕 <目录>卷上<篇名>船底苔内容:冷,无毒。治鼻洪,吐血,淋疾∶以炙甘草并豉汁浓煎汤,旋呷。又,主五淋∶取一团 鸭子大,煮服之。又,水中细苔∶主天行病,心闷,捣绞汁服。〔嘉补〕 <目录>卷上<篇名>干苔内容:味咸,寒(一云温)。主痔,杀虫,及霍乱呕吐不止,煮汁服之。又,心腹烦闷者,冷 水研如泥,饮之即止。又,发诸疮疥,下一切丹石,杀诸药毒。不可多食,令人痿黄,少血色。
杀木蠹虫,内木孔中。但是海族之流,皆下丹石。〔嘉补〕 <目录>卷上<篇名>香(小茴香)
内容:(一)(恶心)∶取 香华、叶煮服之。〔心〕 (二)国人重之,云有助阳道,用之未得其方法也。生捣茎叶汁一合,投热酒一合。服 之治卒肾气冲胁、如刀刺痛,喘息不得。亦甚理小肠气。〔证〕 <目录>卷上<篇名>荠内容:丹石发动,取根食之尤良。〔证〕 <目录>卷上<篇名>酱〈温〉内容:散结气,治心腹中冷气。亦名土荜茇。岭南荜茇尤治胃气疾,巴蜀有之。〔证〕 <目录>卷上<篇名>青蒿(草蒿)〈寒〉内容:(一)益气长发,能轻身补中,不老明目,煞风毒。捣敷疮上,止血生肉。最早,春前 生,色白者是。自然香醋淹为菹,益人。治骨蒸,以小便渍一两宿,干,末为丸,甚去热劳。
〔证〕 (二)又,鬼气,取子为末,酒服之方寸匕,瘥。〔证〕 (三)烧灰淋汁,和锻石煎,治恶疮瘢 。〔证〕 <目录>卷上<篇名>菌子〈寒〉内容:(一)发五脏风壅经脉,动痔病,令人昏昏多睡,背膊、四肢无力。〔嘉·证〕 (二)又,菌子有数般,槐树上生者良。野田中者,恐有毒,杀人。〔嘉·证〕 (三)又,多发冷气,令腹中微微痛。〔嘉·证〕 <目录>卷上<篇名>牵牛子内容:多食稍冷,和山茱萸服之,去水病。〔证〕 <目录>卷上<篇名>羊蹄内容:主痒,不宜多食。〔证〕 <目录>卷上<篇名>菰菜、茭首内容:(一)菰菜∶利五脏邪气,酒 面赤,白癞 疡,目赤等,效。然滑中,不可多食。热 毒风气,卒心痛,可盐、醋煮食之。〔嘉〕 (二)若丹石热发,和鲫鱼煮作羹,食之三两顿,即便瘥耳。〔证〕 (三)茭首∶寒。主心胸中浮热风,食之发冷气,滋人齿,伤阳道,令下焦冷滑,不食 甚好。〔嘉〕 <目录>卷上<篇名>竹(蓄)
内容:(一)蛔虫心痛,面青,口中沫出,临死∶取叶十斤,细切。以水三石三斗,煮如饧,
去滓。通寒温,空心服一升,虫即下。至重者再服,仍通宿勿食,来日平明服之。〔证〕 (二)患痔∶常取 竹叶煮汁澄清。常用以作饭。〔证〕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