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则不堪饮。《药性论》云:和甘草煎,尝之甘美。其味甘,即是甘草之味,非虎杖也。论其攻治,则甚当矣。

  卷第十三

  五倍子

  五倍子 味苦、酸,平,无毒。疗齿宣疳 ,肺脏风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癣疮,瘙痒脓水,下血不止,小儿面鼻疳疮。一名文蛤。在处有。其子色青,大者如拳,内多虫。一名百虫仓。

  图经曰:五倍子,旧不着所出州土,云在处有之,今以蜀中者为胜。生肤木叶上,七月结实,无花。其木青黄色。其实青,至熟而黄。大者如拳,内多虫。九月采子,曝干。生津液最佳。

  陈藏器序云:五倍子,治肠虚泄痢,熟汤服。博济方:治风毒上攻眼,肿痒涩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睑 赤烂,浮翳、瘀肉侵睛。神效驱风散:五倍子一两,蔓荆子一两半,同杵末。每服二钱,水二盏,铜、石器内煎及一盏澄滓,热淋洗。留滓二服,又根据前煎淋洗。大能明眼目,去涩痒。经验后方:治小儿吐不定。五倍子二个(一生一熟),甘草一握(用湿纸裹,炮过),同捣末。每服米泔调下半钱,立瘥。丹房镜源:五倍子佐铅。

  衍义曰:五倍子,今染家亦用。口疮,以末掺之,便可饮食。

  卷第十三

  伏牛花

  伏牛花 味苦、甘,平,无毒。疗久风湿痹,四肢拘挛,骨肉疼痛。作汤,主风眩头痛,五痔下血。一名隔虎刺花。花黄色,生蜀地,所在皆有。三月采。

  图经曰:伏牛花,生蜀地,所在皆有,今唯益、蜀近郡有之,多生川泽中。叶青细,似黄柏叶而不光。茎赤有刺。花淡黄色,作穗,似杏花而小。三月采,阴干。

  卷第十三

  天竺黄

  味甘,寒,无毒。主小儿惊风,天吊,镇心明目,去诸风热,疗金疮,止血,滋养五脏。一名竹膏。人多烧诸骨及葛粉等杂之。按《临海志》云:生天竺国,今诸竹内,往往得之。(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平,治中风痰壅,卒失音不语,小儿客忤及痫痰。

  此是南海边竹衍义曰:天竹黄,自是竹内所生,如黄土着竹成片。凉心经,去风热,作小儿药尤宜,和缓故也。

  卷第十三

  密蒙花

  密蒙花 味甘,平、微寒,无毒。主青盲肤翳,赤涩多眵泪,消目中赤脉,小儿麸豆及疳气攻眼。生益州川谷。树高丈余。叶似冬青叶而浓,背色白有细毛。二月、三月采花。

  图经曰:密蒙花,生益州川谷,今蜀中州郡皆有之。木高丈余。叶似冬青叶而浓,背白色有细毛,又似桔叶。花微紫色。二月、三月采花,曝干用。此木类而在草部,不知何至于此。

  雷公云:凡使,先拣令净,用酒浸一宿,漉出候干,却拌蜜令润,蒸从卯至酉出,晒干。

  如此拌蒸三度,又却晒干用。每修事一两,用酒八两浸,待色变,用蜜半两蒸为度。此元名小锦花。

  衍义曰:密蒙花,利州路甚多。叶,冬亦不凋,然不似冬青。盖柔而不光洁,不深绿,花细碎,数十房成一朵,冬生春开。此木也,今居草部,恐未尽。

  卷第十三

  天竺桂

  味辛,温,无毒。主腹内诸冷,血气胀,功用似桂。皮薄不过烈。生西胡国。(今附)

  图经文具桂条下。

  海药:谨按《广州记》云:生南海山谷。补暖腰脚,破产后恶血,治血痢肠风,功力与桂心同,方家少用。

  衍义曰:天竺桂,与牡、菌桂同。但薄而已。

  卷第十三

  折伤木

  味甘、咸,平,无毒。主伤折筋骨疼痛,散血补血,产后血闷,止痛。酒、水煮浓汁饮之。生资州山谷。

  唐本注云:藤生绕树上,叶似 草叶而光浓。八月、九月采茎,晒干。(唐本先附)

  卷第十三

  桑花

  暖,无毒。健脾涩肠,止鼻洪,吐血,肠风,崩中带下。此不是桑椹花,即是桑树上白癣,如地钱花样,刀削取,入药微炒使。(新补 见日华子)

  图经文具桑根白皮条下。

  卷第十三

  椋(音良)子木

  味甘、咸,平,无毒。主折伤,破恶血,养好血,安胎止痛生肉。

  唐本注云:叶似柿,两叶相当。子细圆如牛李子,生青熟黑。其木坚重,煮汁赤色。《尔雅》云:椋,即来是也。郭注云:椋材中车辋。八月、九月采木,晒干。(唐本先附)

  卷第十三

  每始王木

  味苦,平,无毒。主伤折跌筋骨,生肌破血止痛。酒、水煮浓汁饮之。生资州山唐本注云:藤生,绕树木上生,叶似萝摩叶。二月、八月采。(唐本先附)

  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