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四月采叶,七月采花,阴干。古治痢多用之。姚氏云:浓煮汁如薄饴。饮五合,日三。赤下用赤花,白下用白花,瘥。
圣惠方:治久赤白痢不瘥,羸瘦。用鼠尾草捣为末,每服一钱,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
卷第十一
女青
味辛,平,有毒。主蛊毒,逐邪恶气,杀鬼,温疟,辟不祥。一名雀瓢。蛇衔根也。生朱崖。八月采,阴干。
陶隐居云:若是蛇衔根,不应独生朱崖。俗用是草叶,别是一物,未详孰是。术云:带此屑一两,则疫疠不犯,弥宜识真者。唐本注云:此草即雀瓢也。叶似萝摩,两叶相对。子似瓢形,大如枣许,故名雀瓢。根似白薇。生平泽。茎、叶并臭。其蛇衔根,都非其类。又《别录》云:叶嫩时似萝摩,圆端大茎,实黑,茎、叶汁黄白。亦与前说相似。若是蛇衔根,何得苗生益州,根在朱崖,相去万里余也?《别录)云:雀瓢白汁,主虫蛇毒,即女青苗汁也。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女青,使,味苦,无毒。能治温疟寒热,蛇衔为使。
图经文具蛇衔条下。
肘后方:辟瘟病。正月上寅日,捣女青末,三角缝囊盛,系前帐中,大吉。子母秘录:治小腹皮青黑赤,不能喘息。即急用此方,并治吐痢卒死,用女青末纳口中酒服。亦治大人。紫灵南君南岳夫人内传治卒死。捣女青屑一钱,安喉中。以水或酒送下,立活也。
卷第十一
胡麻鞋底
水煮汁服之。解紫石英发毒,又主霍乱吐下不止,及解食牛马肉毒,腹胀吐痢不今按陈藏器本草云:故麻鞋底,主消渴。煮汁服之。鞋纲绳如枣大,妇人内衣有血者,手大钩头棘针二七枚,三物并烧作灰,以猪脂调敷狐刺疮出虫。(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破草鞋和人乱发烧作灰,醋和敷小儿热毒游肿。
陈藏器云:取麻鞋尖头二七为灰,岁朝井华水服之,又主遗溺。又故麻鞋底烧令赤,投酒煮谷汁中服之,主霍乱转筋。外台秘要:近效尿床。取麻鞋纲带及鼻根等,唯不用底,须七量,肛脱出。以炙麻履底,令人频按,永瘥。又故麻鞋底、鳖头各一枚,烧鳖头捣为末,敷肛门,将履底按入,即不出也。经验方:治鼻塞。烧麻鞋灰吹鼻中,立通。一名千里马,麻鞋名也。广利方治鼻衄血。鞋 作灰吹鼻孔中,立效。
卷第十一
刘寄奴草
刘寄奴草 味苦,温。主破血下胀。多服令人痢。生江南。
唐本注云:茎似艾蒿,长三、四尺,叶似兰草尖长,子似稗而细,一茎上有数穗,叶互生。
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似菊,高四、五尺,花白。实黄白作穗,蒿之类也。今出越州。夏收苗,日干之。日华子云:刘寄奴,无毒。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又名刘寄奴。六、七、八月采。
图经曰:刘寄奴草,生江南,今河中府、孟州、汉中亦有之。春生苗,茎似艾蒿,上有四棱,高三、二尺以来。叶青似柳,四月开碎小黄白花,形如瓦松,七月结实似黍而细,一茎上有数穗,互生,根淡紫色似莴苣。六月、七月采,苗、花、子通用也。
雷公云:采得后去茎、叶,只用实。凡使,先以布拭上薄壳皮令净,拌酒蒸,从巳至申出,曝干用之。经验方:治汤火疮至妙。刘寄奴捣末,先以糯米浆,鸡翎扫汤着处,后掺药末在上,并不痛,亦无痕。大凡汤着处,先用盐末掺之,护肉不坏,然后药末敷之。
卷第十一
骨碎补
骨碎补 味苦,温,无毒。主破血止血,补伤折。生江南。根着树石上,有毛。叶如庵 。
江西人呼为胡孙姜。一名石庵 ,一名骨碎布。(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骨碎补,使。能主骨中毒瓦斯,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手不收,上热下冷,悉能主之。陈藏器云:骨碎补,似石苇而一根,余叶生于木。岭南虔、吉亦有。
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作此名耳。日华子云:猴姜,平。治恶疮蚀烂肉,杀虫。是树上寄生草苗。似姜细长。
图经曰:骨碎补,生江南,今淮、浙、陕西、夔路州郡亦有之。根生大木或石上,多在背阴处,引根成条,上有黄毛及短叶附之。又有大叶成枝,面青绿色,有黄点,背青白色,有赤紫点。春生叶,至冬干黄,无花实,唯根入药。采无时,削去毛用之。本名胡孙姜,唐明皇以其主折伤有奇效。故作此名。蜀人治闪折筋骨伤损,取根捣筛,煮黄米粥,和之裹伤处良。
又用治耳聋。削作细条,火炮,乘热塞耳,亦入妇人血气药用。又名石毛姜。
雷公云:凡使,采得后,先用铜刀刮去上黄赤毛尽,便细切,用蜜拌令润,架柳甑蒸一日后出,曝干用。又《干宁记》云:去毛细切后,用生蜜拌蒸,从巳至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