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方∶但导败风壅之 气,可常服者,故用枳壳,其意如此。
<目录>卷第十三<篇名>浓朴属性:\r浓朴\pd332.bmp\r 味苦,温、大温,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中益气,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 热,心烦满,浓肠胃。一名浓皮,一名赤朴。其树名榛,其子名逐折。疗鼠 ,明目,益气。
生交址、冤句。三、九、十月采皮,阴干。(干姜为之使,恶泽泻、寒水石、硝石。)
陶隐居云∶今出建平、宜都。极浓、肉紫色为好,壳薄而白者不如。用之削去上甲错皮,
俗方∶多用,道家不须也。今注出梓州、龙州者最佳。臣禹锡等谨按吴氏云∶浓朴,神农、
歧伯、雷公∶苦,无毒。季氏∶小温。范子浓朴,出洪农。药性论云∶浓朴,臣,忌豆。食 之者动气。味苦、辛,大热。能主疗积年冷气,腹内雷鸣虚吼,宿食不消,除痰饮,去结水,
破宿血,消化水谷,止痛,大温胃气,呕吐酸水,主心腹满,病患虚而尿白。日华子云∶健 脾,主反胃,霍乱转筋,冷热气,泻膀胱、泄五脏一切气,妇人产前、产后腹脏不安,调关 节杀腹脏虫,除惊,去烦闷,明耳目。入药去粗皮,姜汁炙,或姜汁炒用。又名烈朴。
图经曰∶浓朴,出交址、冤句,今京西、陕西、江淮、湖南、蜀川山谷中往往有之,而 以梓州、龙州者为上。木高三、四丈,径一、二尺。春生叶如槲叶,四季不凋。红花而青实。
皮极鳞皴而浓,紫色多润者佳,薄而白者不堪。三月、九月、十月采皮,阴干。《广雅》谓 之重皮。方∶书或作浓皮。张仲景治杂病。浓朴三物汤主腹胀,脉数。浓朴半斤,枳实五枚,
以水一斗二升,煎二物,取五升,纳大黄四两,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腹中转动更服,不 动勿服。又浓朴七物汤主腹痛胀满。浓朴半斤,甘草、大黄各三两,枣十枚,大枳实五枚,
桂二两,生姜五两,以水一斗,煎取四升,去滓。温服八合,日三。呕者,加半夏五合;下 利者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陶隐居治霍乱浓朴汤∶浓朴四两,炙,桂心二两,枳实 五枚,生姜三两,四物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分三服。唐·石泉公王方∶庆《广南方》
云∶此方∶不唯霍乱可医,至于诸病皆疗。并须预排比也。此方∶与治中汤等并行,其方∶ 见人参条中。
雷公云∶凡使,要用紫色味辛为好,或丸散,便去粗皮。用酥炙过。每修一斤用酥四两,
炙了细锉用。若汤饮中使用,自然姜汁八两炙,一升为度,圣惠方∶治霍乱。制之以姜汁,
火上炙,令香,为末。非时新水调下二钱匕,佳。又方∶治痰壅呕逆,心胸满闷,不下饮食。
用一两涂生姜汁,炙令黄,为末。非时粥饮调下二钱匕。梅师方∶治水谷痢久不瘥。浓朴三 两,黄连三两,锉,水三升,煎取一升。空心服。斗门方∶治男子、女人久患气胀心闷,饮 食不得,因食不调,冷热相击,致令心腹胀满。浓朴火上炙,令干,又蘸姜汁炙,直待焦黑 为度,捣筛如面。以陈米饮调下二钱匕,日三服,良。亦治反胃止泻,甚妙。子母秘录∶治 月水不通。浓朴三两炙,水三升,煎取一升,为三服,空心。不过三、四剂,瘥。
衍义曰∶浓朴,今西京伊芳阳县及商州亦有。但薄而色淡,不如梓州者浓而紫色有油,味 苦,不以姜制,则棘人喉舌。平胃散中用,最调中。至今此药盛行,既能温脾胃气,又能走 冷气,为 <目录>卷第十三<篇名>茗、苦KT属性:\r茗、苦KT \pd333.bmp\r 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 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春采之。
苦KT ,主下气,消宿食。作饮,加茱萸、葱、姜等良。
唐本注云∶《尔雅·释木》云∶ ,苦KT 。注∶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
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 ,蜀人名之苦荼。生山南汉中山谷。今按陈藏器本草云∶ 茗、苦KT ,寒。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食之宜热,冷即聚痰。KT 是茗嫩叶,捣 成饼,并得火良。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唐本先附)
图经曰∶茗、苦KT ,旧不着所出州郡,今闽浙、蜀荆、江湖、淮南山中皆有之。《尔 雅》所谓 ,苦KT 。郭璞云∶木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 取者为茗。茗、 ,蜀人谓之苦荼是也。今通谓之茶。茶、荼声近,故呼之。春中始生嫩叶,
蒸焙去苦水,末之乃可饮。与古所食,殊不同也。《茶经》曰∶茶者,南方∶佳木。自一尺、
二尺至数十尺,其巴川峡山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木如爪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
实如 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名一曰荼,二曰 ,三曰 (音设),四曰茗,五曰 。
又曰∶茶之别者,有枳壳芽、枸杞芽、枇杷芽,皆治风疾。又有皂荚芽、槐芽、柳芽,乃上 春摘其芽和茶作之。故今南人输官茶,往往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