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酒调服方寸匕。斗门方治中风失音。用桂心一两,去其 粗皮,近人身体怀之,至两时辰许,为末,分为三服,每服用水二盏,煎取一盏,服之瘥。
大妙。《圣惠方》同。姚和众方治小儿脐肿。取桂心炙令热,熨之,日可四、五度。抱朴子 云桂可以合葱涕蒸作水,亦可以竹沥合饵之,亦可以龟脑和而服之,七年,能步行水上,长 生不死。又云∶赵他子服桂二十年,足下毛生,日行五百里,
衍义曰∶桂,大热。《素问》云∶辛、甘发散为阳。故汉·张仲景桂枝汤,治伤寒表虚,
皆须此药,是专用辛、甘之意也。本草第一又云∶疗寒以热药。故知三种之桂,不取菌桂、
牡桂者,盖此二种,性止温而已,不可以治风寒之病。独有一字桂,《本经》言甘、辛,大 热,此正合《素问》辛、甘发散为阳之说,尤知菌、牡二桂不及也。然《本经》只言桂,仲 景又言桂枝者,盖亦取其枝上皮,其木身粗浓处,亦不中用。诸家之说,但各执己见,终无 证据。今又之官桂,不知缘何而立名?虑后世为别物,故书之。又有桂心,此则诸桂之心,
不若一字桂也。
<目录>卷第十二<篇名>牡桂属性:味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 烦出汗,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南海山谷。
陶隐居云∶南海郡即是广州。今俗用牡桂,状似桂而扁广,殊薄,皮色黄,脂肉甚少,
气如木兰,味亦类桂,不知当是别树,为复犹是桂生,有老宿者尔,亦所未究。唐本注云∶ 《尔雅》云∶ (音寝),木桂。古方亦用木桂,或云牡桂,即今木桂,及单名桂者是也。
此桂花、子与菌桂同,唯叶倍长,大、小枝皮俱名牡桂。然大枝皮肉理粗虚如木,肉少味薄,
不及小枝皮肉多,半卷。中必皱起,味辛美。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出融州、桂 州、交州,甚良。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狭长于菌桂叶一、二倍。其嫩枝皮半卷,多 紫肉中皱起,肌理虚软,谓之桂枝,又名肉桂。削去上皮,名曰桂心。药中以此为善,其浓 皮者名曰木桂。二月、八月采皮,晒干之。尔雅疏云∶ ,一名木桂。郭云∶今南人呼桂浓 皮者为木桂。桂树叶似枇杷而大,白华,华而不着子。丛生岩岭。枝叶冬夏常青,间无杂木。
本 图经文具桂条下。
经验后方治大人、小儿吃杂果子多。腹胀气急方∶取肉桂碾末,饭丸如绿豆大。小儿熟 水下五丸;大人十丸。未痊再服。
<目录>卷第十二<篇名>菌桂属性:味辛,温,无毒。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 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生交址、桂林山谷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立秋采。陶隐居云∶交 址属交州,桂林属广州,而《蜀都赋》云∶菌桂临崖。俗中不见正圆如竹者,唯嫩枝破卷成 圆,犹根据桂用,非真菌桂也。《仙经》乃有用菌桂,云三重者良,则明非今桂矣,必当别是 一物,应更研访。唐本注云∶菌者,竹名。古方用筒桂者是,故云三重者良。其筒桂亦有二 、三重卷者,叶似柿叶,中三道纹,肌理紧薄如竹。大枝、小枝皮俱是菌。然大枝皮不能重 卷,味极淡薄,不入药用。今唯出韶州。目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似柿叶而尖狭光净 ,花白蕊黄,四月开,五月结实。树皮青黄,薄卷若筒,亦名筒桂。浓硬味薄者名板桂。又 不入药用。三月、七月采皮,晒干。
图经文具桂条下。
列仙传范蠡好食桂,饮水讨药,人世世见之。又曰∶桂父,象林人,常服桂皮、叶,以 龟脑和服之。韩终采药诗暗河之桂,实大如栗,得而食之,后天而老。别说云∶谨按诸家所 说桂之异同,几不可用考。今交、广商人所贩,及医家见用,唯陈藏器一说最近。然筒浓实,
气味重者,宜入治脏及下焦药;轻薄者,宜入治头目发散药。故《本经》以菌桂养精神,以 牡桂利关节,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桂枝者枝条,非身干也。取真轻薄而能发散。今 又有一种柳桂,及桂之嫩小枝条也。尤宜入治上焦药用也。
<目录>卷第十二<篇名>松脂属性:\r松脂\pd294.bmp\r 味苦、甘,温,无毒。主疽,恶疮,头疡,白秃,疥瘙风气,安五脏,除热,胃中伏 热,咽干,消渴,及风痹死肌。炼之令白。其赤者主恶痹。久服轻身,不老延年,一名松膏 ,一名松肪。生太山山谷。六月采。
松实
味苦,温,无毒。主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九月采,阴干。
松叶
味苦,温。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守中,不饥延年。臣禹锡等谨按 日华子云
松节
温。主百节久风,风虚,脚痹疼痛。
松根白皮
主辟谷不饥。
陶隐居云∶采炼松脂法,并在服食方中,以桑灰汁或酒煮软,挪内寒水中数十过,白滑 则可用。其有自流出者,乃胜于凿树及煮用膏也。其实不可多得,唯叶只是断谷所宜,细切 如粟,以水及面饮服之。亦有阴干捣为屑,丸服者。人患恶病,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