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
药。
痢脓
录)
【归经】入心脾二经。为甘和滑润之品。(能治心腹血刺痛和营卫 润脏腑 通三焦 调

【前论】吴普曰。蜜成于蜡。而万物之至味。莫甘于蜜。莫淡于蜡。蜜之气味俱浓。属
乎阴
者味
解毒
通三
【禁忌】经疏曰。蜜性甘清。中满与泄泻者。均忌。



<目录>卷五\补剂下

<篇名>桑螵蛸

内容:味咸甘。性平。无毒。禀秋金之阴气。兼得桑木之津液而成。能升能降。阴也。畏
旋复花。
【主治】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本经)
疗男
【归经】入肝命门膀胱三经。为固肾益精之品。(兼涩剂)
【前论】苏颂曰。古方漏精。及风药中。多用之。寇氏曰。男女虚损。肾衰阴痿。梦遗
白浊
【炮制】韩保升曰。凡使。或炙黄。或醋煮。或酒炒。或汤泡煨用。



<目录>卷五\补剂下

<篇名>雄原蚕蛾

内容:味咸。性温。有小毒。
【主治】主益精气。强阴道。交接不倦。亦止精。(别录)壮阳事。止泄精。尿血。暖

脏。
【归经】入肾经。为助阳之品。
【前论】寇氏曰。蚕蛾取第二番者。取其数于生育也。吴普曰。蚕蛾性淫。出茧即媾。
至枯
【禁忌】经疏曰。少年阴痿由于失志者。及阴虚有火者。均忌。
以上补剂虫部



<目录>卷六

<篇名>泻剂上

内容:徐之才曰。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李杲曰。葶苈苦寒。气味俱浓。不减大黄。


大黄、牵牛、甘遂、巴豆之属。皆泻剂也。其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
皆下法也。



<目录>卷六\泻剂上

<篇名>葶苈

内容:味辛苦。性大寒。无毒。禀阴金之气以生。降也。阳中阴也。榆皮为使。得酒良。宜
大枣。恶僵蚕。
【主治】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本经)下膀胱水。伏留

气。
咳嗽。
【归经】入肺大肠膀胱三经。为下气行水之品。(兼通剂 肺家正药 善逐水病)
【前论】东垣曰。大降气。只可与辛酸同用以导肿气。宗 曰。有甜苦二种。其形则一。


【禁忌】经疏曰。肿满由脾虚不能制水。小便不通。由膀胱虚无气以化者。均忌。盖不
利于
【炮制】雷公曰。凡使。同糯米微焙。待米熟。去米。捣用。



<目录>卷六\泻剂上

<篇名>大黄

内容:味大苦。性大寒。无毒。禀地之阴气独浓。得天之寒气独深而生。降也。阴也。黄芩
为使。无所畏。恶冷水。忌干漆。
【主治】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

小腹
权)利
痢赤白。
【归经】入肝脾胃三经。兼入心包大肠二经。为大泻血分实热。尽下有形积滞之品。(五

【前论】东垣曰。大黄下走。用之于下必用生。若邪在上。必酒浸。引上至高之分。驱
热而
也。
【禁忌】经疏曰。凡气分病。及胃寒血虚。妊娠。产后。均忌。
【炮制】藏器曰。凡使。有蒸。有生。有熟。不得一概用之。洁古曰。酒浸入脾经。酒
洗入



<目录>卷六\泻剂上

<篇名>知母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禀天地至阴之气而生。降也。阴也。得黄柏及酒良。伏盐、硼砂
。忌铁器。
【主治】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本经)疗伤寒久疟

热。
蓐劳。
凉心
清肺金。
【归经】入肺肾二经。为泻火滋水之品。(兼补剂滑剂 肺肾气分药 专泻肾家有余之
火)
【前论】东垣曰。凡热在上焦气分。便秘而渴。乃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膀胱绝其化源。
宜用淡渗之品。泻火清金。滋水之化源。热在下焦
涸。无阴则阳无以化
知母入肺肾气分。
【禁忌】经疏曰。阳痿。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

【炮制】时珍曰。凡使。欲引经上行。酒浸焙。欲下行。盐水润焙。



<目录>卷六\泻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