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温 而取用之,得《本经》言外之旨也。
<目录>卷之三\中品<篇名>栀子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鼻,白癞,赤癞,疮疡。
陈修园曰∶栀子气寒,禀水气而入肾;味苦,得火味而入心。五内邪气,五脏受热邪之 气也 。胃中热气,胃经热烦懊 不眠也。心之华在面,赤则心火盛也。鼻属肺,酒 鼻,金受 火克而色赤也。白癞为湿,赤癞为热,疮疡为心火。栀子下禀寒水之精,上结君火之实,能 起水阴之气上滋,复导火热之气下行,故统主之。以上诸症,唯生用之,气味尚存,若炒黑 则为死灰,无用之物矣。仲景栀子豉汤用之者,取其交媾水火、调和心肾之功;加香豉以 引其吐,非栀子能涌吐也。俗本谓翻子生用则吐,炒黑则不吐,何其陋欤?
按∶仲景云∶旧有微溏者,勿用。
<目录>卷之三\中品<篇名>枳实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 脏,益气。
张隐庵曰∶枳壳气味苦寒,冬不落叶,禀少阴标本之气化。臭香形园,花白多刺,瓤肉 黄白 ,又得阳明金土之气化。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者,得阳明金气而制风,禀少阴水 气而清热也。除寒热结者,禀少阴本热之气而除寒,标阴之气而除热也。止痢、长肌肉者,
得阳明中土之气也。五脏发原于先天之少阴,生长于后天之阳明,故主利五脏。得少阴之阴 故益气,得阳明之气故轻身。仲祖本论,有大承气汤,用炙浓朴、炙枳实;小承气汤,用生 浓朴、生枳实;生熟之间,有意存焉,学人不可不参。
按《本经》有枳实,无枳壳,唐《开宝》始分之。然枳壳即枳实之大者,性宣发而气散,
不 如枳实之完结,然既是一种,亦不必过分。
<目录>卷之三\中品<篇名>黄柏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胆,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陈修园曰∶黄柏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皮浓色黄,得太 阴中 土之化。五脏为阴,凡经言主五脏者,皆主阴之药也。治肠胃中热结者,寒能清热也。治黄 疸、肠痔者,苦能胜湿也。止泄利者,湿热泄痢,唯苦寒能除之,而且能坚之也。
女子胎漏下血,因血热妄行;赤白带下,及阴户伤蚀成疮,皆因 湿热下注;黄柏寒能清热,苦可燥湿,所以主之。然皆正气未伤,热毒内盛,有余之病,可 以暂用,否则不可姑试也。
凡药之燥者,未有不热;而寒者,未有不湿;黄柏于清热之中,而兼燥湿之效。
<目录>卷之三\中品<篇名>山茱萸内容:气味酸、平,无毒。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
去核)。
陈修园曰∶山茱萸色紫赤而味酸平,禀厥阴、少阳木火之气化。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
皆 属于风木也;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皆属于相火也。心下巨阙穴,乃手阙阴心包之募,又 心下为脾之 分。曰邪气者,脾之邪实为肝木之邪也。足厥阴肝木,血少气亢则克脾土,并于阳则热,并 于阴则寒也。又寒热往来,为少阳之病,山萸禀木火之气化,故咸主之。山萸味酸收敛,敛 火归于下焦,火在下谓之少火,少火生气,所以温中。山萸味酸入肝,肝主藏血,血能充肤 热肉,所以逐周身寒湿之痹。三虫者,厥阴风木之化也;仲景乌梅丸之酸,能治蛔厥,即此 物悟出。肝者,敢也,生气生血之脏也。孙真人生脉散中,有五味之酸,能治倦怠而轻身,
亦从此物悟出。
张隐庵曰∶仲祖八味丸,用山茱萸,后人去附、桂改为六味丸,以山茱萸为固精补肾水 之药 ,此外并无他用,皆因安于苟简,不深讨故也。今详观《本经》,山茱萸之功能如此,学人 能于《本经》之内会悟而广其用,庶无拘隘之弊。
<目录>卷之三\中品<篇名>吴茱萸内容:气味辛、温,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又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咳逆 ,寒热。(泡一次用)
陈修园曰∶吴萸气温,禀春气而入肝。味辛有小毒,得金味而入肺。气温能祛寒,而大 辛之 味,又能俾肺令之独行而无所旁掣;故中寒可温,气逆可下,胸腹诸痛可止;皆肺令下行,
坐镇而无余事。仲景取治阳明食谷欲呕症,及干呕吐涎沫症,从《本经》而会悟于言外之旨 也。肺喜温而恶寒,一得吴萸之大温大辛,则水道通调而湿去。肝藏血,血寒则滞而成痹,
一得吴萸之大辛大温,则血活而痹除。风邪伤人,则腠理闭,而为寒热咳逆诸症,吴萸大辛 大温,开而逐之,则咳逆寒热诸证俱平矣。然犹有疑者,仲景用药悉遵《本经》,而“少阴 病吐利,手足逆冷,烦燥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二十字,与《本经》不符。而不知少阴之 脏,皆本阳明水谷以资生,而复交于中土。若阴阳之气不归中土,则上吐而不利;水火之气 不归中土,则下燥而上烦;中土之气内绝,则四肢逆冷而过肘膝,法在不治。仲景取吴茱萸 大辛大温之威烈,佐人参之冲和,以安中气,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