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此则以补
为泻
古人曲审病情至精至密,知病有分有合。合者邪正并
居,当专于攻散;分者邪正相离,有虚有实。实处宜泻,虚处宜补。一方之中,兼用无碍,
且能相济,则用人参以建中生津,托出邪气,更为有力。若邪气尚盛而未分,必从专治,无
用参之法也。况用之亦皆入疏散药中,从无与熟地、萸肉等药同入感证方中者。明乎此,而
后能不以生人者杀人矣。人参亦草根耳,与人殊体,何以能骤益人之精血。盖人参乃升提元
气之药,元气下陷,不能与精血流贯,人参能提之使起,如火药藏于炮内不能升发,则以火
发之。若炮中本无火药,虽以炮投火中不发也,此补之义也。
<目录>上品
<篇名>甘草
内容: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甘能补中气,中气旺则脏腑之精皆能四布,而驱其不
正之气也。坚筋骨,长肌肉,倍力,形不足者补之以味,甘草之甘为土之正味,而有最浓,
故其功如此。金疮 ,脾主肌肉,补脾则能填满肌肉也。解毒。甘为味中之至正味,正则气
性宜正,故能除毒。久服,轻身延年。补后天之功。
此以味为治也,味之甘,至甘草而极。甘属土,故其效皆在于脾。脾为后天之主,五脏
六腑皆受气焉。脾气盛,则五脏皆循环受益也。
<目录>上品
<篇名>干地黄
内容: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行血之功。填骨髓,血足能化精,而色黑归
肾也。长肌肉。脾统血,血充则肌肉亦满矣。作汤,除寒热积聚,血充足则邪气散,血流动
则凝滞消。除痹。血和利则经脉畅。生者尤良。血贵流行,不贵滋腻,故中古以前用熟地者
甚少。久服,轻身不老。补血之功。
地黄色与质皆类血,故入人身则专于补血。血补则阴气得和,而无枯燥拘牵之疾矣。古
方只
有干地黄、生地黄,从无用熟地黄者。熟地黄乃唐以后制法,以之加入温补肾经中药颇为得
宜。若于汤剂及养血、凉血等方甚属不合。盖地黄专取其性凉而滑利流通,熟则腻滞不凉全
失其本性矣。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伤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
滞。即使用补,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害。今人一见所现之证
,稍涉虚象,便以六味汤为常用之品,杀人如麻,可胜长叹。
<目录>上品
<篇名>术
内容: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气浓而兼卒散,故能除邪而利筋脉肌肤也。痉,平肝风。
疸,去湿。止汗,固肌肤。除热,益脾阴。消食。健脾气。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脾胃充则体强健而不易饥也。
术者,土之精也。色黄,气香,味苦而带甘,性温,皆属于土,故能补益脾土。又其气
甚烈,而芳香四达,故又能达于筋脉肌肤,而不专于建中宫也。
<目录>上品
<篇名>菟丝子
内容:味辛平。主续绝伤,子中有丝不断,故能补续筋骨。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滑润有
脂膏,自能生精益气而长肌肉也。汁去面 。亦滑泽之功。久服,明目,轻身延年。生精则
目明而强且寿也。
子中之最有脂膏者,莫如菟丝。且炒熟则芳香又润而不滑,故能补益肝脾也。凡药性有
专长
,此在可解不可解之间,虽圣人亦必试验而后知之。如菟丝之去面 ,亦其一端也。以其辛
散邪,则辛散之药甚多;以其滑泽耶,则滑泽之物亦甚多,何以他药皆不能去而独菟丝能之
?盖物之生,各得天地一偏之气,故其性自有相制之理。但显于形质气味者,可以推测,而
知其深藏于性中者,不可以常理求也。故古人有单方及秘方,往往以一二种药治一病而得奇
中。及视其方,皆不若经方之必有经络奇偶配合之道,而效反神速者,皆得其药之专能也。
药中如此者极多,可以类推。
<目录>上品
<篇名>牛膝
内容:味苦酸。此止言味而不言性,疑阙文也。后凡不言性者仿此。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
,膝痛不可屈伸,皆舒筋行血之功。逐血气,破瘀血也。伤热火烂,清热也。堕胎。降血气
也。久服,轻身耐老。血和之功。
此乃以其形而知其性也。凡物之根皆横生,而牛膝独直下,其长细而韧,酷似人筋,所
以能舒筋通脉,下血降气,为诸下达药之先导也。筋属肝,肝藏血,凡能舒筋之药,俱能治
血,故又为通利血脉之品。
<目录>上品
<篇名>柴胡
内容:味苦平。主心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