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46-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第3页

治其本,急则治其标也。除大小便不利及中满 吐泻之外,皆先治其本,不可不知也。假令肝受心火之邪,是从前来者为实邪,实则泻其子,
然非直泻其火,入肝经药为之引。用泻火为君,是治实邪之病也。假令肝受肾邪,是从后 来者为虚邪。虚则补其母,入肾经药为之引,用补肝药为君是也。标本已得,邪气乃服。医 之神良,莫越乎此。
<目录>卷一\总赋<篇名>用药法内容:夫用药之法,贵乎明变。如风会有古今之异,地气有南北之分,天时有寒暑之更,禀赋 有浓薄之别,受病有新旧之差,年寿有老少之殊,居养有贵贱之别。用药之际,勿好奇,勿 执一,勿轻妄,勿迅速。须慎重精祥,圆融活变。不妨沉会以期必妥,药于是乎功成。昔先 贤未有发明,后学因而弗讲,其误世也不既多乎。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病有宜寒剂者,以热剂为 响导之兵。病有宜热剂者,以寒剂为类从之引。病在上者治下,病在下者治上。病同也而药 异,病异也而药同。其义至微,学人最宜深究。
用药之忌,在乎欲速。欲速则寒热温凉行散补泻未免过当。功未获奏,害已随之。药无 次序,如兵无纪律,虽有勇将,适以勇偾事。又如理丝,缓则可清其绪,急则愈坚其结矣。
药有君臣佐使,味有轻重浓薄,人尽知之矣。及其用药也,令人复煎其渣,不知既经煎 沸,则轻且薄者,业已无味。重且浓者,不减初煎。君臣佐使之宜,果安在哉。病浅者犹无 大害,病深者切勿为之。
凡修丸剂,须每种各为细末,以末之轻重合之,则分两方准。不然,易细者一磨无遗,
难碎者三复不尽。卤 若此,何怪其无功哉。
凡药苦者直行而泄,辛者横行而散,酸者束而收敛,咸者止而软坚。独是甘之一味,可 升可降,可浮可沉,可内可外,有和有缓,有补有泻。盖土味作甘,土位居中,而能兼乎五 行也。
凡药之在土者,中半以上为根,其气上行,病在中上焦者用之。中半以下为梢,其气下 行,病在下焦者用之。药之出土者,中半以上为苗,其气味上升。中半以下为身为干,其气 味中守下达咸宜。因其病而酌之,使弗悖乎阴阳也。
凡药在上者,不厌频而少。在下者,不厌顿而多。少服则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
凡病在上者,先食而后药。病在下者,先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者,宜饥食而在昼,病在 骨髓者,宜饱食而在夜。
凡煎药用水,也各有宜。如治湿肿浮胀之疾,而欲使利水道,则取长流水。以流长源远,
其性通达,直引四肢之间也。如治二便不通,及足胫以下风湿,则取急流水。以其湍纵峻 急,其性速下也。如治痰饮郁滞,而欲吐发升散,则取逆流水。以其性逆倒流,洄澜涌决也。
如治中气不足,则取春雨水,有阳道发生之意也。如治下元不足,则取井水。盖清晨井中 天一之气,浮结于面,以磁器轻取之,殊有补阴之功也。如治火热阳证,则取雪水。能大退 热也。如治伤寒阴证奔豚等疾,则取甘澜水。盖盛之于缸,扬过千遍,水珠沫液,盈溢于面,
其性柔顺,其味甘温,大能和气也。如治脾胃虚弱、泄泻不食等疾,则取池潦水。盖土池 中停蓄既久,不流不动,殊有土气,能助脾元也。如治阴不升,阳不降,乖隔诸疾,则取阴 阳水,河井各半,阴阳相成,可升可降,而使气平者也。
古人用药如羿之射的,不第谙其理,尤贵择其道地者制之尽善。不然,欲以滥恶之剂,
冀其功验,虽扁鹊再起,其可得乎。
凡药有畏恶相反。所谓畏者,畏其制我,不得自纵。如半夏畏生姜之类是也。所谓恶者,
恶其异我,不得自尽。如生姜恶黄芩之类是也。统而论之,彼所畏者,我必恶之。我所恶 者,彼亦畏我。相畏相恶之中,亦有相成者。在因病制方,轻重多寡之间耳。若所谓相反,
则各怀酷毒,两仇不共,共则必害事也。然有大毒之疾,又须用大毒之药以劫之,如古方感 应丸,用巴豆、牵牛同剂,以为攻坚破积之用。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以治血块。二陈汤加 黎芦、细辛以吐风痰。丹溪治尸瘵莲心散,以甘草、芫花同剂,而谓妙处在此。顾良工用之 何如耳。
<目录>卷一\总赋<篇名>药性升降浮沉补泻法内容:(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味辛补酸泻(所以制金)。气温补凉泻(手少阴心经手太阳 小肠 )。味咸补甘泻(所以制水)。气热补寒泻(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味甘补苦泻(所以制 土)。
气(温凉寒热补泻各从其宜。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味酸补辛泻(所以制水)。气凉补温 泻(足 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味苦补咸泻(所以制火)。气寒补热泻。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病。
故曰安谷则昌,绝谷 故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卫和,荣卫将行,常有天命也。
<目录>卷一\总赋<篇名>五脏所欲内容: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心欲 ,急食咸以 之,以咸补之,以 甘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