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似马蓼,根
似菝 而小也。胡人采得蒸而用之。(《大观》卷7页56,《政和》页192)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23.越王余
内容:谨按《异苑记》云∶昔晋安越王,因渡南海,将黑角白骨 筹,所余弃水中,
故生此,遂名 。味咸,温。主水肿浮气结聚,宿滞不消,腹中虚鸣,并宜煮服之。(《大
观》卷七页56,《政和》页192,《纲目》页1074)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24.通草
内容: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广州山谷。味温,平。主诸 疮,喉咙痛,及喉痹,并
宜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大观》卷八页21,《政和》页201,《纲目》页104
3)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25.兜纳香
内容:谨按《广志》云∶生西海诸山。味辛,平,无毒。主恶疮肿 ,止痛,生肌,并
入膏用;烧之能辟远近恶气;带之夜行,壮胆,安神;与茆香、柳枝合为汤,浴小儿则易
长。(《大观》卷八页70,《政和》页214,《纲目》页828)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26.风延母
内容:谨按徐表《南州记》,生南海山野中。主三消,五淋,下痰,小儿赤白毒痢,蛇
毒,瘅、溪等毒。一切疮肿,并宜煎服。只出南中,诸无所出也。(《大观》卷八页71,《
政和》页215,《纲目》页1056)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27.大瓠藤水
内容:谨按《太康记》云∶生安南、朱崖上,彼无水,惟大瓠中有天生水。味甘,冷
,香美。主解大热,止烦渴,润五脏,利水道。彼人造饮馔皆瓠也。(《大观》卷八页71,
《政和》页215,《纲目》页1054)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28.海藻
内容:主宿食不消,五鬲,痰壅,水气浮肿,香港脚,贲 气,并良。(《大观》卷九页11
,《政和》页222,《纲目》页1072)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29.昆布
内容:谨按《异志》,生东海水中,其草顺流而生。新罗者黄黑色,叶细。胡人采得搓之
为索,阴干,舶上来中国。性温,主大腹水肿,诸浮气,并瘿瘤气结等,良。(《大观》卷
九页13,《政和》页222,《纲目》页1073)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30.阿魏
内容:谨按《广志》云∶生石昆仑国,是木津液,如桃胶状。其色黑者不堪,其状黄散者
为上。其味辛、温。善主于风邪鬼注,并心腹中冷服饵。又云南长河中亦有阿魏,与舶上来
者滋味相似一般,只无黄色。(《大观》卷九页17,《政和》页224,《纲目》页1379)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31.荜茇
内容:谨按徐表《南州记》,本出南海,长一指,赤褐色为上。复有荜拨,短小黑,味不
堪。舶上者味辛,温。又主老冷心痛,水泻,虚痢,呕逆,醋心,产后泄痢,与阿魏和合良
。亦滋食味。得诃子、人参、桂心、干姜,治脏腑虚冷,肠鸣泄痢神效。(《大观》卷九页3
1,《政和》页229,《纲目》页814)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32.酱
内容:谨按《广州记》云∶出波斯国,其实状若桑椹,紫褐色者为上,黑者是老不堪。黔
中亦有,形状相似,滋味一般。主咳逆上气,心腹虫痛,胃弱虚泻,霍乱吐逆,解酒食味。
近多黑色,少见褐色者也。(《大观》卷九页32,《政和》页229,《纲目》页815)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33.延胡索
内容:生奚国,从安东道来。味苦、甘,无毒。主肾气,破产后恶露及儿枕,与三棱、
鳖甲、大黄为散,能散气,通经络。蛀 成末者,使之惟良,偏主产后病也。(《大观》卷
九页35,《政和》页230,《纲目》页779)
<目录>草部卷第二
<篇名>34.红豆蔻
内容:云是高良姜子,其苗如芦,叶似姜,花作穗,嫩叶卷而生,微带红色。择嫩者,
加入盐, 作朵不散落,须以朱槿染,令色深善,醒于醉,解酒毒。此外无诸要使也。生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