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者。用之诚宜。
〔修治〕 入药以川产。紫色而浓味苦如胆者。为胜。
<目录>卷二十四\枳
<篇名>柞木
内容:即凿子木。可为凿柄者。心理皆白。叶小而有细齿。光滑而韧。经冬不凋。其木及叶丫。
皆有针刺。
\x皮\x
味苦酸涩。气平。性善达下。主利窍。治黄胆。(烧末。水服方。寸匕。日三。)难产催
生。疗鼠 。黄胆因湿热郁于肠胃而发。此药苦燥湿。微寒除热。下走利窍。则湿热皆从小
便出矣。同鱼鳔人参千里马(草鞋底当脚跟剪切草)百草霜牛膝白芷当归益母草。为催生圣
药。难产催生。柞木饮。不拘横生倒产。胎死腹中。屡效。用大柞木枝一尺。洗净。大甘草
五寸。并寸折。以新汲水三升半。同入新砂瓶内。三重纸封紧。文武火煎至一升半。待腰腹
重痛坐草时。温饮一小盏。便觉下体开豁。如渴。又饮一盏至三四盏。下重便生。更无诸苦。
切不
\x叶\x
主治肿毒痈疽。柞木饮。治诸般痈肿发背。用干柞木叶干荷叶中心干萱草根甘草节地榆
各四两。细锉。每用半两。水二碗。煎一碗。早晚各一服。已成者。其脓血自渐干涸。未
者。其毒自消散也。忌一切饮食毒物。
<目录>卷二十四\枳
<篇名>鬼箭羽
内容:又名卫矛。齐言箭羽为卫。是物干有直羽。若矛刃自卫之状。而燔之遣祟。故名。生山
石间。小株成丛。嫩条上有羽如箭。
味苦酸涩。气寒。主女子崩中下血。腹满汗出。除邪杀鬼毒蛊疰。治中恶腹痛。妇人血
气大效。通月经。破症结。止崩带。杀腹脏虫。及产后血绞腹痛。古方治恶疰在心。痛不可
忍。有鬼箭羽汤。又卒暴心痛。忽中恶气毒痛。大黄汤亦用之。(颂)
凡妇人产后血晕血结。或聚于胸中。或偏于少腹。或连于胁肋。四物倍当归加鬼箭羽红
花去胡索各一两。为末煎服。
〔论〕 本经鬼箭羽。似专功于女子之血分。苏颂所述古方。更似专功于恶疰及中恶气
之毒以病于血者。第方书治女子经闭。有牡丹皮散。而治男子胀满。有见 丸。则固非专治
女子血病也。大抵其功精专于血分。女子以血为主。较之取效于男子更为切中耳。
<目录>卷二十五\寓木部
<篇名>茯苓
内容:山中古松。久为人斩伐。其枯折槎 。枝叶不复上生者。谓之茯苓拨。即于四面丈
余地内。以铁锥刺地。如有茯苓。则锥固不可拔。乃掘取之。其拨大者。茯苓亦大。(颂)
甘淡而平。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东垣曰。降也。阳中之阴。(甘和而淡。淡为天
之阳。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之源。而下降通水道。二说固相合。)白者入手太阴
足太阳气分。赤者入足太阴手少阴太阳气分。补心益脾。白优于赤。通利小肠。赤亦胜白。
(仲淳)诸本草和中益气。除湿理脾。调脏气。开腠理。逐水准火。生津导气。开胸腑。治
胸胁逆气。心下结痛。安心神。止忧恚惊悸。消痰润肺。止咳逆。利胸中痰水。愈消渴及呕
吐。并大肠淋沥。水肿淋结。伐肾邪长阴。治肾积奔豚。利腰膝间血。疗遗精白浊。酒浸。
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童元。(海藏)茯苓补虚劳。多在心脾之有准。(东垣)小便多者能止。
结者能通。(又)伐肾邪者。小便数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
走气。(海
伐肾邪。取其淡而利窍。以平其气也。(类明)茯苓分阴阳而导湿。盖病于湿则阴阳混淆。
升降之职不行焉。茯苓气薄。为阳中之阴。上行导气。下行利水。故阴阳分判。而湿淫平也。
(又)茯苓利水。何又生津。讵知清阳上布。故浊阴下行。而气乃化。津乃生。经曰。脾主
为胃行其津液。是岂脾无真阳之运化。而能生胃中之津液哉。即此可悟茯苓除湿之义。凡药。
气重者主气
亦能补虚固肾。(文清)成于阴而生于阳。得老松之气浓。其质阴也。其气阳也。感土水之
气而成质。故其味甘平。补中利窍。补中则心脾实。利窍则邪热解。有补有泻之药也。(仲
淳)其治上焦或同于益真气者。以致阳而布其升清之化。或同于祛痰行气者。即于升清阳中
以达其浊阴之降。治下焦或同于分理导水者。达阴而致其降浊之化。或同于健脾和气者。即
降浊阴中以还其清阳之升。未可徒以下渗概之也。取白者。蒸晒三次。为末。以牛乳汁和膏
服之。或蜜浸。或酒浸。封固。百日后常服。不饥延年。肠化为筋。通神致灵。入五苓散。
利水除湿。暑气胜。则去桂。入六味丸。能伐肾邪。入补心丹。则补心安魂养神。得人参白
术橘皮山药扁豆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