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修事〕 去毛。免射人肺。去心。不致人烦。水洗。微炒。



<目录>卷二十二\香木部

<篇名>沉香

内容:辛苦微温。体重。气浓味薄。可升可降。入胃脾肾。兼入心肝。咀嚼香甜者性平。辛
辣者性热。主治调中去怯。安神养诸气。去恶气。止冷气。降真气。开结气。破症癖。治上
热下寒。气逆喘急。补右肾命门。补脾胃及痰涎。血出于脾。能治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禀
阳气以生。兼得雨露之精气而结。故其气芬芳。治冷气逆气。气郁气结为要药。(仲淳)上
而至天。下而及泉。与药为使。最相宜也。(东垣)行气而不伤气。温中而不助火。惟气虚
下陷者。忌入。(士材)保和卫气。为上品药。独行则势弱。与他药相佐。当缓取效。有益

一切
神枣
朱雀丸
服。胞转
药可通也。
者。沉香一两。肉苁蓉酒浸二两。各研末。以麻仁研汁糊丸。梧
〔论〕 沉香木得水方结。多在折枝枯干中。(或枝干因水朽而
又得朝阳之久照。而膏脉凝聚。大抵禀于地之阳。而酿于天之阴。且
故他香疏导滞气。而沉之宜于气郁气结者不同。木香升降滞气。而沉
香祛寒开胃。而沉之调中止冷保和卫气者不同。檀香升发清阳。而沉
不同。虽云独行则势弱。然其为阴阳气化所结。究非禀草木之专气者
中气虚者。忌之。心经有实邪者。忌之。非命门真火衰者。不宜入下焦药用。(仲淳)
〔辨治〕 须要不枯。如嘴角硬重。沉于水下者。半沉者次之。不可见火。入煎剂。磨
汁用



<目录>卷二十二\香木部

<篇名>丁香

内容:生交广南番。木类桂。凌冬不凋。其子出枝蕊上如钉。长三四分。紫色。其中有粗大
如山萸者。俗呼母丁香。二八月采。一云盛冬生花。至次年春采子。雄为丁香。雌为鸡舌。
辛温纯阳。气浓味薄。入手太阴足阳明少阴经。畏郁金。主温脾胃。去胃寒。益元气。
治朝
不发
脾之
得之
更加
半夏。治呕吐因于寒。或寒月饱食伤胃。
芽。治小儿伤生冷腹痛。小儿虚寒吐泻。
异功散。治痘疮虚寒。又值冬月。寒气薄
姜汁和丸。莲子大。噙咽之。鼻中息肉。丁
一两。麝香一分。为末。日揩。有患血风疙
石膏(上)甘草(中)升麻(上中)葛根(上中)射干
〔论〕 丁香以辛味能发香之臭。即就香气转致辛之用。故于脾胃冷气诸证。治有殊功。


血。
极辛
〔辨治〕 雄者煎膏中用之去丁。盖乳子免发背痈。雌者颗大如枣核。力大。不可见火。
\x丁皮\x
即树皮也。似桂皮而浓。气味同香。治齿痛心腹冷气诸病。方家用代丁香。



<目录>卷二十二\香木部

<篇名>檀香

内容:本出外国。今岭南诸地亦有之。皮实而色黄者黄檀。皮洁而色白为白檀。皮腐而
紫檀。并坚重清香。白檀尤良。
\x白旃檀\x
气味辛温。入手太阴足少阴。通行阳明经。散冷气。引胃气上升。治噎膈吐食。调
胸膈之上。处咽嗌之间。止霍乱心腹痛。涂肾气痛。(水磨涂外肾。并腰肾痛处。)并消
肿毒。亦能补脾胃。理元气。(海藏)引芳香之物。上至极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属)辅以
根缩砂益智豆蔻。佐以姜枣。通行阳明经。
〔论〕 洁古以白檀引胃气。进饮食。而濒湖治噎膈吐食。是能升者。又能降也。东垣
言白
也。


〔修事〕 用过。宜以纸封收。不令泄气。



<目录>卷二十二\香木部

<篇名>降真香

内容:一名紫藤香。紫而润者良。瘦劲者劣。深紫色不美。番舶来者色较红。气甜而
药殊胜。
气味辛温。香中之清烈者也。烧之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李 )主消瘀血。疗折伤
金疮止
代郁金神
香刮末入药
下。研末掩之。血止
为末敷之。痈疽恶毒
〔论〕 辛温药类治气分。此以质润色红为良。固假其气以入血分而奏功也。(即白檀
紫檀
辛温例



<目录>卷二十二\香木部

<篇名>乌药

内容:岭南者色黑褐而坚硬。天台者色白而香软。或云。天台不及海南者力大。吴楚山
中极多。根叶皆香。但根不甚大。才如芍药。嫩者肉白。老者褐色。并以八月采根。
辛温微苦微香。气浓于味。阳也。入足阳阴少阴经。除诸冷。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