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郁于中焦。清阳不升。以致浊阴不降。痞塞填满。
二便阻塞。用升柴二术二陈汤。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丹溪) 盖燥湿化痰。上引清气。
清气升则浊气自降。郁结开通。津液四布。湿流燥润而小便长矣。(张三锡) 热痰佐以黄
芩。风痰佐以南星。寒痰佐以干姜。痰痞佐以陈皮白术。(洁古) 玉液丸治中焦痰涎。利
咽清头目。进饮食。半夏泡七次四两。枯矾一两。为末。姜汁打糊或煮枣肉和丸。梧子大。
每姜汤下十五丸。寒痰加丁香五钱。热痰加寒水石 四两。老人风痰入腑。热不识人。及
肺热痰实不利。半夏泡七次焙。硝石半两。为末。入白面捣匀。水和。丸绿豆大。每姜汤下
五十丸。 风痰头晕。呕逆目眩。面色青黄。脉弦者。水煮金花丸。用生半夏生南星寒水石
各一两。天麻半两。雄黄二钱。小麦面三两。为末。水和成饼。水煮浮起。漉出。捣丸。
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极效。 风痰喘逆。兀兀欲吐。眩晕欲倒。半夏一两。雄黄
三钱。为末。姜汁浸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已吐者。加槟榔。 肺热痰嗽。
制半夏栝蒌仁各一两。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或以栝蒌瓤煮熟
丸。 湿痰心痛。喘急者。半夏油炒为末。粥糊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心下悸
忪。半夏麻黄等分。为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日三。 黄胆喘满。小便自利。不可
除热。半夏生姜各半斤。水七升。煮一升五合。分再服。有人气结而死。心下暖。以此少许。
入口遂活。 白浊梦遗。有由肾气闭而一身精气无所管摄。遂乃妄行者。用半夏一两。洗十
次。切破。同木猪苓二两。炒黄。出火毒。去猪苓。入 过牡蛎一两。山药糊丸梧子大。每
服三十丸。茯苓汤下。此与下元虚惫者不同。取半夏有利性。猪苓导水。使肾气通也。盘肠
产。产时子肠先出。产后不收者。以半夏末频 鼻中则上。
〔论〕 半夏二月生苗。得一阴之气而枯。生于阳。成于阴。故能引阳气入于阴。即此
可思
而归
以茯苓降天之阴气。半夏发地之阳气也。)故其燥烈之气。由火而趋水。以行分水散结
醒脾
结。
痰。
不足
多用则泻脾胃。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洁古) 古人立三禁。谓血家渴家汗家
也。就
由于胃
不由于
虚肺
参术。
有似中
〔修治〕 圆白者为佳。不厌陈久。 腊月热水泡洗。置露天。露过又泡。共七次。留
久极
造曲法 先将半夏汤泡七次。晒干为末。随病用诸药。或煎膏。或绞汁调末为丸。如弹
子大。用楮
痰。
加白
治
甘
一
取
<目录>卷十\毒草部
<篇名>天南星
内容:一名虎掌。叶形似之。其根圆白。如老人星。遂称天南星。然则入药用根。非叶也
出汉中山谷及冤句。安东河北州郡近道亦有之。四月生苗。高尺余。九月叶残。取
如豆大。渐长如半夏而匾。年久始圆。及寸大如鸡卵。周匝生芽。圆如指顶。(又)
气味苦温辛烈。有毒。阴中之阳。可升可降。乃肺经本药。并入足太阴经。 本经主心
痛。
膈
金疮
胃
温
致
星
又得
风生
口噤。
桂附。
切风痰壅
西北边
用天南
其口自
半。入雄
为末。姜
胆被惊。
火三十斤
末。琥珀
菖蒲汤日
并汤泡七
香附末一
蚕七枚
肌头面上
生天南星
乃贴之
〔论〕 南星性味极其辛燥。而主治风。岂取其同气相求。以从治风燥欤。不尽然也。
夫
辛
观
金
有阴虚阳虚之异。南星所治非阴虚而阳不能化之风。乃阳虚而阴不得化之风。海藏故以补肝
风
亦
瘕。
风静
夫风
一则
之为病
阴虚之
阴虚燥痰切禁。(士材) 气味辛苦大温。而燥烈与半夏性同。而毒则过之。故亦善堕
胎。二
〔修治〕 重一两以上者。气专力倍。 得防风则不麻。得牛胆则不燥。得火炮则不毒。
治风痰有生用者。须温汤洗净。仍以白矾汤。或皂角煎汁。浸三日夜。日日换水。晒干用。
若
桑
至
牛
而
此
<目录>卷十\毒草部
<篇名>射干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