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黄似
似菊。色似桃。所在有之。三月生苗。七月开花。至九月方已。乃结实。
\x根\x
味甘微苦。气微温。 主血瘀症结。破风毒结气。并风在骨节间。 煮酒服之。治大热
烦躁。利小便。压一切热毒。焙研。炼蜜为丸。陈米饮服。治肠痔下血。研末酒服。治产后
瘀血痛。及坠扑昏闷有效。
同煎为饮。色如琥珀。甚甘美。
虚胀雷鸣。四肢沉重。亦治丈夫积
渣。入醇酒五升。煎如饧。每服一
一合。以水五合。煎一盏。去渣。入
可忍。溺器中下沙石。剥剥有声。百
〔论〕 虎杖行血。似与天名精类。疗风似与王不留行类。观其最解暑毒。是从血所生
化之原以除结热。故手厥阴之血脏。与足厥阴之风脏。其治如鼓应桴也。 又按虎杖。一名
苦杖。方书用治诸淋。又名杜牛膝。丹溪疗老人气血受伤之淋。亦以为要药。于补剂中用之
。然则谓虚人服之有损者。与补剂并行。其庶几乎。



<目录>卷九\隰草部

<篇名>鳢肠

内容:又名旱莲草。金陵草。下湿地处处有之。苗似旋复。而花白细者。鳢肠也。一种
结房如莲者。乃小莲翘也。二种折其苗。皆有汁出。须臾而黑。
\x草\x
气味甘酸平。纯阴之草也。入肾入肝。亦入胃与大小肠。 益肾阴。乌髭发。治血痢。
通小肠。疗溺血。及肾虚变为劳淋。敷疮止血排脓。 正禀北方坎水之气。故其汁元黑。古
今变白之草。当以兹为胜。(仲淳) 肾主二便。肝亦司小便。此味入肾与肝而益阴。故治

变白
布绞
合和

莲草洗净。晾干。研青盐为末。将草铺于瓷钵内。一层盐。一层草。腌一七。沥草晒干。有
余汁
补竹
日每频擦自验。 溺血。同车前草等分。杵取汁。每空心服三杯。
钱。治肠风脏毒。下血不止。又用捣汁。冲极热酒饮。治痔漏疮发
不过三服。 滋肾乌须。旱莲丸。旱莲草用汁晒半斤。生姜三斤取
取汁晒半斤。细辛三两。破故纸一斤。面炒杜仲半斤。炒五加皮酒
半斤。枸杞子四两。川芎四两。没药二两。为末。核桃仁去皮半斤
每服五十丸。黄酒送下。
〔论〕 旱莲多生下湿地。折其茎。出汁黑色。所禀阴气纯而且浓。又化为汁。以合于
人身
而乌
之水
盛也
不利
而阴
血热则须发白。彼年逾壮而俱
取以凉血热乎。惟百味先至
六月。煎于日中者五。又合姜
其不止用火制者。凡火不能胜
上升。则须润而黑。六八以后。升令少。降令多。以
精血药以防之。染掠亦非上策。又乌须亦必因证用药
则犹剖腹而藏珠也。
鲤肠阴寒性冷。虽善凉血。不益脾胃。病患脾胃虚败。及易溏泻者。勿轻与服。不用姜
汁椒
〔修治〕 取汁用姜汁和剂日中煎熬。此千金法。



<目录>卷九\隰草部

<篇名>蒲公英

内容:一名耩耨草。即黄花地丁。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岭南绝无。小科布地。四散
茎叶似苦苣。有细刺。断之有白汁。四时开黄花。如单菊而大。花罢飞絮中有子。落
\x苗\x
味甘微苦。气平寒。入足阳明。并入足厥阴少阴经。 化一切热毒。消恶肿结核疔肿。
治妇人乳痈。擦牙乌须发。壮筋骨。解食毒。散滞气。 此草属土。得水之冲气。当是入肝
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乳痈肿毒。并宜生啖之。(仲淳) 同


有擦牙乌须发还少丹。甚言此草之功。取其能通肾也。故东垣谓为少阴本经君药。 还少丹
(越王遇异人得此方)极能固齿牙。壮筋骨。生肾水。凡年未八十者。服之须发返黑。齿落

香附末五钱。腌一宿。分作二十团。用皮纸三四层裹扎定。六一泥固济。入灶内焙干。乃以
武火 通红为度。冷定取出。去泥为末。早晚擦牙漱之。吐咽任便。久久方效。
〔论〕 蒲公英味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缪氏谓甘平之剂。能补肝肾。
则入
者。



<目录>卷九\隰草部

<篇名>大青

内容:处处有之。春生青紫茎。高二三尺。对节作叶。长三四寸。面青背淡。放花如蓼。亦似

味甘而微苦咸。气大寒。 能解心胃热毒。主时行热毒头痛。身发寒热。及热毒痢。治
热毒

斑。
青也。
使自外
内彻外之
一斗。煮
之候也。
〔论〕 大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