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防女子胎坠。产前胎漏。临产乳
难。并产后血晕。久服益气力。(伤去血生之效)补风虚。(海藏)得土金之气。而兼禀乎天
之
根节
与蓟功
膝肉
不足
续断
细嚼。
肉桂炙
活各三
用)煮。
断丸。
子大。
各三钱
水煎。
〔论〕 大蓟与续断茎叶有别。功用相近。但大蓟本于阳中之阴。气化原属上。而不离
乎中
之阳
血。
劳伤。
温和之
寒也。
补。续
有益于
而不
最要
跌损
奏功
气。
表之
血痢
治血病。禁与苦寒药同用。胎前。禁与大辛热药同用。(仲淳)
〔辨治〕川中来者。皮皱色黄。状如鸡脚。折之烟尘起者良。草茆根真似续断。误用之。
令
<目录>卷九\隰草部
<篇名>苎麻
内容:\x根\x
气味甘寒。治小儿赤白丹毒。安胎。疗胎漏下血。产后血晕。除心膈热。天行热疾大渴
大
将苎
别录专
大妙。亦
白银一
\x叶\x
气味同根。苎麻叶甚散血。五月五日收取。和锻石捣作团。晒干收贮。遇有金疮折损者
。研末敷之。即时止血。且易痂也。(濒湖)凡诸伤瘀血不散者。五六月收野苎叶苏叶捣烂。
敷金疮上。如瘀在腹内。顺流水绞汁服。即通。血皆化水。以生猪血试之可验。秋冬用干叶
亦可。冷痢白冻。五月五日采麻叶。阴干为末。每服二钱。小儿半钱。冷水调下。勿吃热物
。令人闷倒。只吃冷物。
〔论〕苎根味甘气寒。大能补阴而行滞血。是以补为行也。夫寒水在泉为咸化。此味兼
有土
能止
<目录>卷九\隰草部
<篇名>葫芦巴
内容:一名苦豆。种出海南诸番。其国芦菔子也。今广州黔州俱有。不及舶上者佳。
夏结子。至秋采。
味苦。气大温纯阳。命门药也。主治元阳不足。肾脏虚冷。元阳衰冷。气潜伏不能归元
者。
效。
坠。
肉四
囊肿
渐明
无力。
顶合住
荞麦
服至
内消丸主之。沉香木香各半
五七十丸。盐酒下。
〔论〕 葫芦巴味苦大温。从水摄火。即从火温水。能敛互水火两肾之元阳。参之归元
主治
腰痛
并
(
于二
胱。
取
上
〔修治〕 入药淘净。酒浸一宿。晒干蒸熟。或炒过用。
<目录>卷九\隰草部
<篇名>恶实
内容:即牛蒡子。又名鼠粘子大力子。所在有之。三月生苗。起茎高三四尺。四月开淡紫花
成丛。结实如枫球而小。萼上细刺。百十攒之。一球数十子。其根灰黪。大者如臂。七月采
子。十月采根。(濒湖)
\x子\x
气味辛平兼苦。阳中之阴。降也。入手太阴足阳明经。润肺散气。通十二经。明目补中
。除风伤喉痹。风热痰壅。咽膈不利。头面浮肿。治风湿隐疹。风毒肿 。散诸结节筋骨烦
热毒。消斑疹毒。疗咳嗽伤肺肺壅。利腰膝凝滞。方书治中风头痛。痛痹挛晕。目痛内外障
。
耳鼻舌痔。牛蒡味辛。金化。行肺为多。辛所以散。亦所以润也。与他寒剂之治热者不同。
盖风肿之毒。治须润之散之。未可直任寒剂。(类明)消散肿毒。须半生半熟用。以解表里。
(东垣)利血中之风热殊捷。第腹作微痛。须少服温剂同火酒散之。牛蒡至秋而成。得天地
清
凉之气。其治散风除热而解毒。(仲淳)同赤柽木为疹家要药。同浮萍等分为末。治风热瘾
疹
。薄荷汤下。每服二钱。日二服。同紫草犀角生地。治天行痘疮。血热干枯不得出。有神。
风热身肿欲裂。牛蒡子二两。炒研为末。每温水服二钱。日三服。风热浮肿。咽喉闭塞。牛
蒡子一合。半生半炒为末。热酒服一方寸匕。痰厥头痛。牛蒡子炒旋复花等分为末。腊茶清
服一钱。日二服。咽膈不利。疏风壅涎唾。牛蒡子微炒。荆芥穗一两。炙甘草半两。为末。
食后汤服二钱。当缓缓取效。悬痈喉痛。风热上搏也。牛蒡炒甘草等分。水煎含咽。名启关
散。喉痹肿痛。牛蒡子六分。马兰子六分。为散。每空心温水服方寸匕。日再服。仍以牛蒡
子三两。盐二两。研匀炒热。包熨喉外。便痈肿痛。牛蒡子二钱炒研。入蜜一匙。朴硝一匙。
空心温酒服。风热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