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4-本草蒙筌-第37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金石服多燥热,饮下立除。
苎皮
藏留,产妇堪用。作枕眠,止血晕,安脐上,去腹疼。

渍苎 汁尝,大解消渴。蚕咬中毒,一饮即驱。故近蚕室种之,则蚕竟不产也。
【目录】卷之三\草部下【篇名】羊蹄根内容:\r羊蹄根\pj257a.bmp\r 味甘,气寒。属水。无毒。叶如莴苣,多产道傍。根取醋摩。善走血分。主小儿头 秃疥癞除热,治女子阴蚀浸淫杀虫。去痔疽,除风癣。或采多熬膏加蜜,用防风研末和丸。
括蒌甘草酒吞,治前诸证益妙。(日服二次,每次服三十丸。)

作菜菇,小儿疳虫立 追;(食多滑肠作泻。)

苦涩平,赤白杂痢能止。

【目录】卷之三\草部下【篇名】芫花内容:\r芫花\pj258a.bmp\r 味辛、苦,气温。有小毒。川谷甚多,远近俱有。茎紫花白,一二尺长。密开花盈旧 枝茎,如紫梢作穗;未出叶采嫩苞蕊,向晴日曝干。花落叶生,不堪用也。得之煮醋数沸,
洒出渍水一宵。复曝干收,才免毒害。反甘草,使决明。散皮肤水肿发浮,消胸膈痰沫善唾 。咳逆上气能止,咽肿短气可安。驱疝瘕痈疽,除蛊毒鬼疟。令人虚损,久服不宜。汁渍线 丝,系痔易落。 根采尤毒,乃名
蜀桑
。捣烂堪毒鱼,研末能敷疥。

(谟)按∶芫花泻湿利水为要。夫水者,脾、胃、肾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 分。上 而头目,中而四肢,下而腰膝。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内而筋骨。脉有寸、关、尺之殊,诊 有浮、中、沉之异。必当审其病在何经何脏,乃可用之。倘若误投,为害非浅。
【目录】卷之三\草部下【篇名】荛花内容:\r荛花\pj258.bmp\r 味苦、辛,气寒。有毒。生咸阳川谷,及河南中牟。苗似胡荽刺无,花类芫花色白,
状极细四五月采,力甚猛熬令赤收。入药剂中,急欲行水。有是证者,斟酌投煎。破积聚大 坚瘕症,疗痰癖咳逆上气。咽喉内肿痛,疰气可散;脐腹下 癖,气块能消。
【目录】卷之三\草部下【篇名】贯众内容:\r淄州贯众\pj259.bmp\r 味苦、气微寒。有毒。在处山谷有,背日阴湿生。茎有三棱,皮系赤色。叶青绿如小 鸡翅,根紫黑似老鸱头。故《本经》款中亦载曰∶此谓草鸱头也。(一说∶根形如大爪,下 有 黑须毛。)二八月采根阴干,赤小豆 菌为使。驱诸毒,理金疮恶毒;杀三虫,去寸白蛔虫 。仍除头风,更破症瘕。
【目录】卷之三\草部下【篇名】凫茨内容:\r凫茨\pj259a.bmp\r 味甘,气平、微寒。无毒。苗似龙须,叶如芋状。根黑指大,皮浓有毛。(又一种皮 薄无毛者亦同。)今人谓之荸荠,《本经》载曰乌芋。凫鸟喜食,又得此名。水田莳之,在 处有者。三月三日,采根曝干。主产后血闷攻心,理产难子胞不下。压丹石除胸膈痞气,下 石淋退面目疸黄。风肿能消,痹热堪却。开胃进食,益气温中。性善毁铜,着之即碎,故为 消坚削积要剂也。多食则生他证,卒食则呕水来。孕妇食动胎,小儿食脐痛。

采捣 烂,蛇 咬可敷。

【目录】卷之三\草部下【篇名】水萍内容:味辛、酸,气寒。无毒。系柳絮随风飞起,入池沼得水生成。小者藻背面俱青,大者 萍面青背紫。下无根蒂,水面漂浮。入药拯 ,惟萍可用。七月半采,依法曝之。竹筛摊开 ,水盆架住。曝向烈日,才得燥干。(盆无水则不燥。)研末细罗。蜜丸弹大。豆淋酒化,空 心顿吞。发汗骤来,驱风速退。仍治时行热病,堪浴遍身痒疮。(生采煎汤。)消水肿,利小 便,去暴燥,止消渴。夏夜蚊多,烧烟可除。
(谟)按∶《普济》大风丹云∶东京开河,掘得石碑,梵书天篆,无有晓者。林灵素逐 字释解 ,乃是治中风方。歌曰∶天生灵草无根干,不在山间不在岸。始因飞絮逐东风,泛梗青青漂 水面。神仙一味去沉 ,采时须是七月半。怕甚瘫风与中风,酒下三丸都汗散。
【目录】卷之三\草部下【篇名】大戟内容:\r大戟\pj260a.bmp\r 味辛、甘,气大寒。阴中微阳。有小毒。种甚猥贱,处处有生。春发红芽,日渐丛长 。凡资入药,惟采正根。傍附误煎,冷泻难禁。恶薯蓣,使赤豆。反甘草、海藻、芫花,畏 菖蒲、芦根、鼠屎。每与甘遂,同利小便。消水肿腹满急疼,除中风皮肤燥痛。驱蛊毒,破 症坚。通月信堕胎,散颈 逐瘀。苗名
泽漆
,味苦兼辛。退邪热皮肤,却浮肿面目。

大腹 水气立遣,阴气不足堪扶。
【目录】卷之三\草部下【篇名】蚤休内容:\r蚤休\pj260.bmp\r (一名紫河车) 味苦,气微寒。有毒。川谷俱有,江淮独多。不生傍枝,一茎挺立。
茎 中生叶,叶心抽茎。年久发三四层,上有金线垂下。故又名金线重楼,俗呼七叶一枝花也。
《图经》云∶叶如鬼臼,根若肥姜。凡入药中,惟采根用。主惊痫摇头弄舌,除湿热发肿作 疮。下三虫,解百毒。或摩酒饮,或摩醋敷。
【目录】卷之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