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3-本草经集注-第19页

近故也。得甘草、防风、芍药、紫石英、麦门冬共治五脏。
恶白蔹。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胶、龟甲。)
今出郁州,彼土人乃故斫松作之,形多小,虚赤不佳。自然成者,大如三、四升器,外 皮黑细皱,内坚白,形如鸟兽龟鳖者,良。又复时燥则不水。作丸散者,皆先煮之两三沸,
乃切,曝干。白色者补,赤色者利,世用甚多。《仙经》服食,亦为至要。云其通神而致灵,
和魂而练魄,明窍而益肌,浓肠而开心,调营而理胃,上品仙药也。善能断谷不肌。为药无 朽蛀。吾尝掘地得昔人所埋一块,计应卅许年,而色理无异,明其贞全不朽矣。其有衔松根 对度者,为茯神,是其次茯苓后结一块也。仙方唯云茯苓,而无茯神,为治既同,用之亦应 无嫌。(《新修》八七页,《大观》卷十二,《政和》二九六页)
<目录>草木上品<篇名>琥珀内容:味甘,平,无毒。主安五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瘀血,通五淋。生永昌。
旧说云是松脂沦入地,千年所化,今烧之亦作松气。世有琥珀中有一蜂,形色如生。《博 物志》又云烧蜂巢所作,恐非实。此或当蜂为松脂所粘,因坠地沦没耳。有煮 鸡子及青鱼 枕作者,并非真,唯以拾芥为验。世中多带之辟恶。刮屑服,治瘀血至验。《仙经》无正用,
惟曲晨丹所须,以赤者为胜。今并从外国来,而出茯苓处永无有。不知出琥珀处,复有茯苓 以否?(《新修》八八页,《大观》卷十二,《政和》二九七页)
<目录>草木上品<篇名>松脂内容:味苦、甘,温,无毒。主治痈疽,恶疮,头疡,白秃,疥瘙,风气,安五脏,除热。
胃中伏热,咽干,消渴,及风痹死肌。炼之令白。其赤者主恶风痹。久服轻身,不老延 年。一名松膏,一名松肪。生大山山谷,六月采。松实,味苦,无毒,温。主风痹,寒气,
虚羸、少气,补不足。九月采,阴干。松叶,味苦,温。主风湿痹疮气,生毛发,安五脏,
守中,不饥、延年。松节,温。主百节久风、风虚,脚痹、疼痛。松根白皮,主辟谷不饥。
采炼松脂法,并在服食方中,以桑灰汁若酒煮辄,纳寒水中数十过,白滑则可用。其有自 出者,乃胜于凿树及煮膏也。其实不可多得,唯叶止是断谷所宜尔。细切如粟,以水及面饮 服之。亦有阴干捣为屑、丸服者。人患恶病,服此无不瘥。比来苦脚弱人,酿松节酒,亦皆 愈。松柏皆有脂润,又凌冬不凋,理为佳物,但人多轻忽近易之耳。(《新修》九○页,《大 观》卷十二,《政和》二九一页)
<目录>草木上品<篇名>柏实内容:味甘,平,无毒。主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风湿痹。治恍惚、虚损,呼吸历节,腰 中重痛,益血,止汗。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轻身,延年。生太山山 谷。柏叶尤良。柏叶,味苦,微温,无毒。主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 ,令人耐风寒,去湿痹,止饥。四时各依方面采,阴干。柏白皮,主火灼,烂疮,长毛发。
(牡蛎、桂、瓜子为之使,恶菊花、羊蹄、诸石及曲。)
柏叶、实亦为服食所重,炼饵别有法。柏处处有,当以太山为佳,并忌取冢墓上也。虽 四时俱有,而秋夏为好。其脂亦入用。此云恶曲,人有以酿酒无妨,恐酒米相和,异单用也。)

<目录>草木上品<篇名>天门冬内容:味苦、甘,平、大寒,无毒。主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保定肺气,
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不饥。一名颠勒。
生奉高山谷。二月、三月、七月、八月采根,曝干。(垣衣、地黄为之使,畏曾青。)
奉高,太山下县名也。今处处有,以高地大根味甘者为好。张华《博物志》云∶天门冬 逆捋有逆刺。若叶滑者名 休,一名颠棘。可以浣缣,素白如KT 。今越人名为浣草。擘 其根,温汤中 之,以浣衣胜灰。此非门冬相似尔。案如此说,今人所采,皆是有刺者,本 名颠勒,亦粗相似,以浣垢衣则净。《桐君药录》又云∶叶有刺,蔓生,五月花白,十月实 黑,根连数十枚。如此殊相乱,而不复更有门冬,恐门冬自一种,不即是浣草耶?又有百部,
根亦相类,但苗异尔。门冬蒸剥去皮,食之甚甘美,止饥。虽曝干,犹脂润,难捣。必须薄 切,曝于日中,或火烘之也。世人呼苗为棘刺,煮作饮乃宜人,而终非真棘刺尔。服天门冬,
禁食 <目录>草木上品<篇名>麦门冬内容:味甘,平、微寒,无毒。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身重,
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 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秦名羊韭,齐名爱韭,
楚名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余粮。叶如韭,冬夏长生。生 谷川谷及堤 肥土 石间久废处。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阴干。(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