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伤肠胃。笋性滑利,多食泻人,僧家谓之刮肠篦,即此义也。丹溪朱氏谓大寒言其功不言
其气,殊悖于理。谓大寒为气,何害于功?《淮南子》云∶槁竹有火,不钻不然。今苗僚人
以干竹片相戛取火,则竹性虽寒,亦未必大寒也。《神仙传》云∶离娄公服竹汁饵桂,得长
生。盖竹汁性寒,以桂济之,亦与用姜汁佐竹沥之意相同。淡竹今人呼为水竹,有大小二种,
此竹汁
【附方】旧十四,新七。
中风口噤∶竹沥、姜汁等分,日日饮之。(《千金方》)
小儿口噤体热∶用竹沥二合。暖饮,分三、四服。(《兵部手集》)。
产后中风,口噤,身直面青,手足反张∶竹沥饮一、二升,即苏。(《梅师方》)。
破伤中风∶凡闪脱折骨诸疮,慎不可当风用扇,中风则发 ,口噤项
沥二、三升。忌冷冻饮料食及酒。竹沥卒难得,可合十许束并烧取之。(《外台秘要》)。
金疮中风,口噤欲死∶竹沥半升,微微暖服。(《广利方》)。
大人喉风∶ 竹油,频饮之。(《集简方》)。
小儿重舌∶竹沥渍黄柏,时时点之。(《简便方》)。
小儿伤寒∶淡竹沥、葛根汁各六合。细细与服。(《千金方》)。
小儿狂语,夜后便发∶竹沥夜服二合。(姚和众《至宝方》)。
妇人胎动∶
孕妇子烦∶杨氏产乳∶竹沥,频频饮之。《梅师方》∶茯苓二两,竹沥一升,水四升,煎
二
时气烦躁,五、六日不解∶青竹沥半盏,新水半盏,相和令匀,非时服。(
消渴尿多∶竹沥恣饮,数日愈。(《肘后方》)。
咳嗽肺痿∶大人、小儿咳逆短气,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脓。用淡竹沥一合,服
之,日三、五次,以愈为度。(李绛《兵部手集》)。
产后虚汗∶淡竹沥三合,暖服,须臾再服。(昝殷《产宝》)。
小儿吻疮∶竹沥和黄连、黄柏、黄丹敷之。(《全幼心鉴》)。
小儿赤目∶淡竹沥点之。或入人乳。(《古今录验》)。
赤目 痛不得开者,肝经实热所致,或生障翳∶用苦竹沥五合,黄连二分。绵裹浸一宿,
频点之,令热泪出。(《梅
猝牙齿痛∶苦竹烧一头,其一头汁出,热揩之。(姚僧坦《集验方》)。
丹石毒发∶头眩耳鸣,恐惧不安。淡竹沥,频服二、三升。(《古今录验》)
竹笋 见菜部。
\x慈竹箨\x
【主治】小儿头身恶疮,烧散和油涂之。或入轻粉少许(时珍)。
\x竹实\x
【主治】通神明,轻身益气(《本经》)。
【发明】《别录》曰∶竹实出益州。
弘景曰∶竹实出蓝田。江东乃有花而无实,顷来斑斑有实,状如小麦,可为饭食。
承曰∶旧有竹实,鸾凤所食。今近道竹间,时见开花小白如枣花,亦结实如小麦子,无
气味而涩。江浙人号为竹米,以为荒年之兆,其竹即死,必非鸾凤所食者。近有余干人言∶
竹实大如鸡子,竹叶层层包裹,味甘胜蜜,食之令人心膈清凉,生深竹林茂盛蒙密处。顷因
得之,但日久汁枯干而味尚存尔。乃知鸾凤所食,非常物也。
时珍曰∶按∶陈藏器《本草》云∶竹肉,一名竹实,生苦竹枝上,大如鸡子,似肉脔,
有大毒。须以灰汁煮二度,炼讫,乃依常菜茹食。炼不熟,则戟人喉出血,手爪尽脱也。此
说与陈承所说竹实相似,恐即一物,但苦竹上者有毒尔。与竹米之竹实不同。
\x山白竹\x(即山间小白竹也)
【主治】烧灰,入腐烂痈疽
\x爆竹\x
【主治】辟妖气山魈。
慎微曰∶李畋《该闻集》云∶仲叟者,家为山魈所祟,掷石开户。畋令旦夜于庭中爆竹
数十竿,若除夕然,其祟遂止。
<目录>木部第三十七卷\木之五
<篇名>竹黄
内容:(宋《开宝》)
【释名】竹膏。
志曰∶天竺黄生天竺国。今诸竹内往往得之。人多烧诸骨及葛粉等杂之。
大明曰∶此是南海边竹内尘沙结成者。
宗 曰∶此是竹内所生,如黄土着竹成片者。
时珍曰∶按∶吴僧赞宁云∶竹黄生南海镛竹中。此竹极大,又名天竹。其内有黄,可以
疗疾。本草作天竺者,非矣。 竹亦有黄。此说得之。
【气味】甘,寒,无毒。
大明曰∶平。伏粉霜。
【主治】小儿惊风天吊,去诸风热,镇心明目,疗金疮止血,滋养五脏(《开宝》)。治
中风痰壅,猝失音不语,小儿客忤痫疾(大明
【发明】宗 曰∶天竹黄凉心经,去风热。作小儿药尤宜,和缓故也。
时珍曰∶竹黄出于大竹之津气结成,其气味功用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害。
【附方】新一。
小儿惊热∶天竹黄二钱,雄黄、牵牛末各一钱,研匀,面糊丸粟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