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名耳。陈
藏器《本草》名乌饭。
【集解】颂曰∶《登真隐诀》载南烛草木名状,注见木部本条下。其作饭法∶以生白粳
米一斛五斗舂治,淅取一斛二斗。用南烛木叶五斤,燥者三斤亦可,杂茎皮煮取汁,极令清
冷,以溲米,米释炊之。从四月至八月末,用新生叶,色皆深;九月至三月,用宿叶,色皆
浅,可随时进退其斤两。又采软枝茎皮,于石臼中捣碎。假令四、五月中作,可用十许斤熟
舂,以斛二斗汤浸染得一斛也。比来只以水渍一、二宿,不必用汤,漉而炊之,初米正作绿
色,蒸过便如绀色。若色不好,亦可淘去,更以新汁渍之。洒KT 皆用此汁,惟令饭作正
青色乃止。高格曝干,当三蒸曝,每一燥辄以青汁溲令 。每日可服二升,勿复血食。填
胃
此之谓也。
今茅山道士亦作此饭,或以寄远。重蒸过食之,甚香甘也。
藏器曰∶乌饭法∶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米粒紧小,黑如 珠
,袋盛,可以适远方也。
时珍曰∶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之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耳。造者又入柿
叶、白杨叶数十枝以助色,或又加生铁一块者,止知取其上色,不知乃服食家所忌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日进一合,不饥,益颜色,坚筋骨,能行(藏器)。益肠胃,补髓,灭三虫,
久
<目录>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
<篇名>粥
内容:(《拾遗》)
【释名】糜。
时珍曰∶粥字象米在釜中相属之形。《释名》云∶煮米为糜,使糜烂也。粥浊于糜,育
育然也。浓曰 ,薄曰酏。
\x小麦粥\x
【主治】止消渴烦热(时珍)。
\x寒食粥\x(用杏仁和诸花作之)
【主治】咳嗽,下热气,调中(藏器)
\x糯米、秫米、黍、米粥\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益气,治脾胃虚寒,泄痢吐逆,小儿痘疮白色(时珍)。
\x粳米、 米、粟米、粱米粥\x
【气味】甘,温、平,无毒。
【主治】利小便,止烦渴,养脾胃(时珍)。
【发明】时珍曰∶按∶罗天益《宝鉴》云∶粳、粟米粥,气薄味淡,阳中之阴也。所以
淡渗下行,能利小便。韩 《医通》云∶一人病淋,素不服药。予令专啖粟米粥,绝去他味
。旬余减,月余痊。此五谷治病之理也。又张耒《粥记》云∶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
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妙齐和尚说∶山中僧,
每将旦一粥,甚系利害。如不食,则终日觉脏腑燥涸。盖粥能畅胃气,生津液也。大抵养生
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寝食之间尔。故作此劝人每日食粥,勿大笑也。又《苏轼
帖》云∶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
可言也。此皆着粥之有益如此。诸谷作粥,详见本条。古方有用药物、粳、粟、粱米作粥,
治病甚多。今略取其可常食者,集于下方,以备参考云。
\x赤小豆粥\x 利小便,消水肿香港脚,辟邪疠。
\x绿豆粥\x 解热毒,止烦渴。
\x御米粥\x 治反胃,利大肠。
\x薏苡仁粥\x 除湿热,利肠胃。
\x莲子粉粥\x 健脾胃,止泄痢。
\x芡实粉粥\x 固精气,明耳目。
\x菱实粉粥\x 益肠胃,解内热。
\x栗子粥\x 补肾气,益腰脚。
\x薯蓣粥\x 补肾精,固肠胃。
\x芋粥\x 宽肠胃,令人不饥。
\x百合粉粥\x 润肺调中。
\x萝卜粥\x 消食利膈。
\x胡萝卜粥\x 宽中下气。
\x马齿苋粥\x 治痹消肿。
\x油菜粥\x 调中下气。
\x 菜粥\x 健胃益脾。
\x菠 菜粥\x 和中润燥。
\x荠菜粥\x 明目利肝。
\x芹菜粥\x 去伏热,利大小肠。
\x芥菜粥\x 豁痰辟恶。
\x葵菜粥\x 润燥宽肠。
\x韭菜粥\x 温中暖下。
\x葱豉粥\x 发汗解肌。
\x茯苓粉粥\x 清上实下。
\x松子仁粥\x 润心肺,调大肠。
\x酸枣仁粥\x 治烦热,益胆气。
\x枸杞子粥\x 补精血,益肾气。
\x薤白粥\x 治老人冷利。
\x生姜粥\x 温中辟恶。
\x花椒粥\x 辟瘴御寒。
\x茴香粥\x 和胃治疝。
\x胡椒粥、茱萸粥、辣米粥\x 并治心腹疼痛。
\x麻子粥、胡麻粥、郁李仁粥\x 并润肠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