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益精明目,通九窍,
利皮肤,调血脉,四肢不遂,下胸膈水,破 癖症结,排脓止痛,续骨消瘀血,背脊伛偻,
霍乱转筋,发汗,止阴汗。炮含,治喉痹
【发明】宗 曰∶补虚寒须用附子。风家多用天雄,亦取其大者,以其尖角多,热性不
肯就下,故取其敷散也。
元素曰∶非天雄不能补上焦之阳虚。
震亨曰∶天雄、乌头,气壮形伟,可为下部之佐。
时珍曰∶乌附、天雄,皆是补下焦命门阳虚之药,补下所以益上也。若是上焦阳虚,即
属心脾之分,当用参 ,不当用天雄也。且乌附、天雄之尖,皆是向下生者,其气下行。其
脐乃向上生苗之处。寇宗 言其不肯就下,张元素言其补上焦阳虚,皆是误认尖为上尔。惟
朱震亨以为下部之佐者得之,而未发出此义。雷 《炮炙论》序云,咳逆数数,酒服熟雄,
谓以天雄炮研酒服一钱也。
【附方】新三。
三建汤,治元阳素虚,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大小便滑数,小便白浑,六脉沉微,除固
冷,
扶元气,及伤寒阴毒。用乌头、附
水二盏,姜十五片,煎八分,温服。(《肘后方》)
男子失精∶天雄三两(炮),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为散。每酒服半钱。(张
仲景
《金匮要略》)大风恶癞,三月、四月采天雄、乌头苗及根,去土勿洗,捣汁,渍细粒黑豆,
摩去皮不落者,一夜取出,晒干又浸,如此七次。初吞三枚,渐加至六七枚。禁房室、猪鱼、
鸡、蒜,犯之即死。



<目录>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

<篇名>侧子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 子。
时珍曰∶生于附子之侧,故名。许慎《说文》作 子。
【集解】弘景曰∶此附子边角之大者,削取之。昔时不用,比来医家以疗香港脚多验。
恭曰∶侧子、附子,皆是乌头下旁出者。以小者为侧子,大者为附子。今以附子角为侧
子,理必不然。若当阳以下、江左、山南、嵩高、齐鲁间,附子时复有角如大豆许。夔州以
上剑南所出者,附子之角,但如黍粟,岂可充用?比来都下皆用细附子有效,未尝取角也。
保升曰∶今附子边,果有角如大枣核及槟榔以来者,形状自是一颗,且不小。乃乌头旁
出附子,附子旁出侧子,甚明。
时珍曰∶侧子乃附子旁粘连小者尔,故吴普、陶弘景皆指为附子角之大者。其又小于侧
子者,即漏篮子矣。故杨氏《附子记》言∶侧子、漏篮,园人皆不重之,以乞役夫。
【修治】同附子。
【气味】辛,大热,有大毒。
普曰∶神农、岐伯∶有大毒。八月采。畏恶与附子同。
【主治】痈肿,风痹历节,腰脚疼冷,寒热鼠 。又堕胎(《别录》)。
疗香港脚,冷风湿痹,大风筋骨挛急(甄权)。冷酒调服,治遍
【发明】机曰∶乌头乃原生之脑,得母之气,守而不移,居乎中者也。侧子散生旁侧,
体无定在,其气轻扬,宜其发散四肢,充达皮毛,为治风之药。天雄长而尖,其气亲上,宜
其补上焦之阳虚。木鳖子则余气所结,其形摧残,宜其不入汤服,令人丧目也。
时珍曰∶唐・元希声侍郎,治瘫痪风,有侧子汤,见《外台秘要》,药多不录。



<目录>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

<篇名>漏篮子

内容:(《纲目》)
【释名】木鳖子(《炮炙论》)、虎掌(《日华
时珍曰∶此乃附子之琐细未成者,小而漏篮,故名。南星之最小者,名虎掌,此物类之,
故亦同名。《大明会典》载∶四川成都府,岁贡天雄二十对,附子五十对,乌头五十对,漏
篮二十斤。不知何用。
【气味】苦、辛,有毒。
曰∶服之令人丧目。
【主治】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时珍)。
【发明】时珍曰∶按∶杨士瀛《直指方》云∶凡漏疮年久者,复其元阳,当用漏篮子辈,
加减用之。如不当用而轻用之,又恐热气乘虚变移结核,而为害尤甚也。又按《类编》云∶
一人两足生疮,臭溃难近。夜宿五夫人祠下,梦神授方∶用漏篮子一枚,生研为末,入腻粉
少许,井水调涂。依法治之,果愈。盖此物不堪服饵,止宜入疮科也。
【附方】新一。
一切恶痢杂下,及休息痢∶百岁丸∶用漏篮子一个(大者),阿胶、木香、黄连、罂粟
壳各半两,俱炒焦存性,入乳香少许为末,糊丸梧子大。每一岁一丸,米饮下。(罗天益《卫
生宝鉴》)



<目录>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

<篇名>乌头

内容:(《本经》下品)
【校正】并入《拾遗》独白草。
【释名】乌喙(《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