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盏。以渣敷之,毒从窍中出
,以渣弃水中即不发。看伤处
有窍是雄蛇,无窍是雌蛇,以针挑破伤处成窍,敷药。(《摘玄方》)
<目录>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篇名>麻
内容:( ,音顷。《唐本草》)
【释名】白麻。
时珍曰∶ 一作KT ,又作KT ,种必连顷,故谓之KT 也。
【集解】恭曰∶ ,即KT 麻也。今人取皮作布及索者。实似大麻子,九月、十月采,
阴干。
颂曰∶处处有之。北人种以绩布,及打绳索。苗高四、五尺,或六、七尺,叶似苎而薄,
花黄,实壳如蜀葵,其中子黑色。
时珍曰∶ 麻今之白麻也。多生卑湿处,人亦种之。叶大似桐叶,团而有尖。六七月开
黄花。结实如半磨形,有齿,嫩青老黑。中子扁黑,状如黄葵子。其茎轻虚洁白。北人取皮
作麻。以茎蘸硫黄作淬灯,引火甚速。其嫩子,小
\x实\x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赤白冷热痢,炒研为末,每蜜汤服一钱。痈肿无头者,吞一枚(苏恭)。
生眼翳瘀肉,起倒睫拳毛(时珍)。
\x根\x
【主治】亦治痢,古方用之(苏颂)。
【附方】新三。
一切眼疾∶ 麻子一升。为末。以 猪肝批片,蘸末炙
服一字,陈米饮下
,磨去壳,马尾筛取黄肉去焦壳,每十两可得四两
药慢炙熟,为末,醋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一方∶以KT 实内袋中蒸熟,暴
为末,蜜丸。温水下。(《圣济总录》)
<目录>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篇名>大青
内容:(《别录》中品)
【释名】时珍曰∶其茎叶皆深青,故名。
【集解】《别录》曰∶大青三四月采茎,阴干。
弘景曰∶今出东境及近道,紫茎长尺许,茎、叶皆用。
颂曰∶今江东州郡及荆南、眉、蜀、濠、淄诸州皆有之。春生青紫茎,似石竹苗叶,花
红紫色,似马蓼,亦似芫花,根黄,三月、四月采茎叶,阴干用。
时珍曰∶处处有之。高二、三尺,茎圆。叶长三、四寸,面青背淡,对节而生。八月开
小花,红色成簇。结青实大如椒颗。九月色赤。
\x茎叶\x
【气味】苦,大寒,无毒。权曰∶甘。时珍曰∶甘、微咸,不苦。
【主治】时气头痛,大热口疮(《别录》)。除时行热毒
权)。治热毒风,心
主热毒痢,黄胆、喉痹、丹毒(时珍)。
【发明】颂曰∶古方治伤寒黄汗、黄胆等,有大青汤。又治伤寒头身强、腰脊痛,葛根
汤内亦用大青。大抵时疾多用之。
寒也。朱肱《活人书》治伤寒发赤斑烦痛,有犀角大青汤、大青四物汤。故李象先《指掌赋》
云∶阳毒则狂斑烦乱,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笃。
【附方】新六。喉风喉痹∶大青叶捣汁灌之,取效止。(《卫生易简方》)小儿口疮∶大
青十八铢,黄连十二铢。水三升,煮一升服。一日二服,以瘥为度。(《千金方》)热病下痢
困笃者∶大青汤∶用大青四两,甘草、赤石脂三两,胶二两,豉八合。水一斗,煮三升,分
三服,不过二剂瘥。(《肘后方》)
热病发斑,赤色烦痛∶大青四物汤∶用大青一两,阿胶、甘草各二钱半,豉二合,分三
服。每用水一盏半,煎一盏,入胶烊化服。又犀角大青汤∶用大青七钱半,犀角二钱半,栀
子十枚,豉二撮,分二服。每服水一盏半,煎八分,温服。(《南阳活人书》)
肚皮青黑,小儿卒然肚皮青黑,乃血气失养,风寒乘之,危恶之候也∶大青为末,纳口
中,以酒送下。(《保幼大全方》)
<目录>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篇名>小青
内容:(宋《图经》)
【集解】颂曰∶小青生福州,三月生花,彼土人当月采叶用之。
\x叶\x
【气味】温,无毒。
【主治】生捣,敷痈肿疮疖甚效(苏颂)。治血痢腹痛,研汁服,解
【附方】新三。
蛇虺螫伤∶《卫生易简方》∶用小青一握(细研),入香白芷半两。酒调服。手 患处,
候
黄水出为效。《摘玄方》∶用小青、大青、牛膝叶同捣汁,和酒服,以渣敷之。
中暑发昏∶小青叶(井水浸去泥),控干,入沙糖擂汁,急灌之。(《寿域方》)
<目录>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篇名>葫芦巴
内容:(宋《嘉 》)
【释名】苦豆。
【集解】禹锡曰∶葫芦巴出广州并黔州。春生苗,夏结子,子作细荚,至秋采。今人
多用岭南者。或云是番萝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