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黄连、大黄之苦寒,以导心下之虚热。蛔得甘则动,得苦
则安,黄连、黄柏之苦,以安蛔也。
好古曰∶黄连苦燥,苦入心,火就燥。泻心者,其实泻脾也,实则泻其子也。
震亨曰∶黄连,去中焦湿热而泻心火。若脾胃气虚,不能转运者,则以茯苓、黄芩代之
。以猪胆汁拌炒,佐以龙胆草,则大泻肝胆之火。下痢胃口热禁口者,用黄连、人参煎汤,
终日呷之,如吐再强饮,但得一呷下咽便好。
刘完素曰∶古方以黄连为治痢之最。盖治痢惟宜辛苦寒药,辛能发散开通郁结,苦能燥
湿,寒能胜热,使气宣平而已。诸苦寒药多泄,惟黄连、黄柏性冷而燥,能降火去湿而止泻
痢,故治痢以之为君。
宗 曰∶今人多用黄连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下俚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
之,又罔顾寒热多少,惟欲尽剂,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不必
尽剂。虚而冷者,慎勿轻用。
杲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凡诸疮宜以黄连、当归为君,甘草、黄芩为佐。凡眼暴
发赤肿,痛不可忍者,宜黄连、当归以酒浸煎之。宿食不消,心下痞满者,须用黄连、枳实
。
颂曰∶黄连治目方多,而羊肝丸尤奇异。今医家洗眼,以黄连、当归、芍药等分,用雪
水或甜水煎汤热洗之,冷即再温,甚益眼目。但是风毒赤目花翳,用之无不神效。盖眼目之
病,皆是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则行,故乘热洗也。
韩 曰∶火分之病,黄连为主,不但泻心火,而与芩、柏诸苦药例称者比也。目疾,入
以人乳浸蒸,或点或服之。生用为君,佐以官桂少许,煎百沸,入蜜空心服之,能使心肾
交于顷刻。入五苓、滑石,大治梦遗。以黄土、姜汁、酒、蜜四炒为君,以使君子为臣,白
芍药酒煮为佐,广木香为使,治小儿五疳。以茱萸炒者,加木香等分,生大黄倍之,水丸,
治五痢。此皆得制方之法也。
时珍曰∶黄连,治目及痢为要药。古方治痢∶香连丸,用黄连、木香;姜连散,用干姜
、黄连;变通丸,用黄连、茱萸;姜黄散,用黄连、生姜。治消渴,用酒蒸黄连;治伏暑,
用酒煮黄连;治下血,用黄连、大蒜;治肝火,用黄连、茱萸;治口疮,用黄连、细辛。皆
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
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
弘景曰∶俗方多用黄连治痢及渴,道方服食长生。
慎微曰∶刘宋王微《黄连赞》云∶黄连味苦,左右相因。断凉涤暑,阐命轻身。缙云昔
御,飞跸上 。不行而至,吾闻其人。又梁江淹《黄连颂》云∶黄连上草,丹砂之次。御孽
辟妖,长灵久视。骖龙行天,驯马匝地。鸿飞以仪,顺道则利。
时珍曰∶《本经》、《别录》并无黄连久服长生之说,惟陶弘景言道方久服长生。
《神仙传》载封君达、黑穴公,并服黄连五十年得仙。窃谓黄连大苦大寒之药,用之降火燥
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乎?《素问》载岐伯言
∶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王冰注云∶酸入
肝为温,苦入心为热,辛入肺为清,咸入肾为寒,甘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增其味而益
其气,故各从本脏之气为用。所以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火化也,余味皆然。久则脏气偏
胜,即有偏绝,则有暴夭之道。是以绝粒服饵之人不暴亡者,无五味偏助也。又秦观与乔希
圣论黄连书云∶闻公以眼疾饵黄连,至十数两犹不巳,殆不可也。医经有久服黄连、苦参反
热之说。此虽大寒,其味至苦,入胃则先归于心,久而不己,心火偏胜则热,乃其理也。况
眼疾本于肝热,肝与心为子母。心火也,肝亦火也,肾孤脏也,人患一水不胜二火。岂可久
服苦药,使心有所偏胜,是以火救火,其可乎?秦公此书,盖因王公之说而推详之也。我明
荆端王素多火病,医令服金花丸,乃芩、连、栀、柏四味,饵至数年,其火愈炽,遂至内障
丧明。观此,则寒苦之药,不但使人不能长生,久则气增偏胜,速夭之由矣。当以《素问》
之言为法,陶氏道书之说,皆谬谈也。杨士瀛云∶黄连能去心窍恶血。
【附方】旧二十二,新五十三。
心经实热∶泻心汤∶用黄连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和剂
局方》)
猝热心痛∶黄连八钱。 咀,水煎热服。(《外台秘要》)
肝火为痛∶黄连(姜汁炒),为末,粥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左金丸∶用
黄连六两,茱萸一两。同炒为末,神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汤下。(丹溪方)
伏暑发热,作渴呕恶,及赤白痢,消渴,肠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