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改名曰保元汤。炙黄 三钱,人参二
钱,炙甘草一钱,生姜一片,水煎服之。险证者,初出圆晕干红少润也,浆长光泽,顶陷不
起也;既出虽起惨色不明也,浆行色灰不荣也,浆定光润不消也,浆老湿润不敛也,结痂而
胃弱内虚也,痂落而口渴不食也,痂后生痈肿也,痈肿溃而敛迟也。凡有诸症,并宜此汤。
或加芎 ,加官桂,加糯米以助之。详见本书。
嘉谟曰∶人参补中,黄 实表。凡内伤脾胃,发热恶寒,吐泄怠卧,胀满痞塞,神短脉
微者,当以人参为君,黄 为臣;若表虚自汗亡阳,溃疡痘疹阴疮者,当以黄 为君,人参
为臣,不可执一也。
【附方】旧五,新九。
小便不通∶绵黄 二钱,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小儿减半。(《总微论》)
酒疸黄疾∶心下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黑黄斑,由大醉当风,入水所致。黄
二两,木兰一两,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方》)
气虚白浊∶黄 (盐炒)半两,茯苓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白汤下。(《经验良方》)
治渴补虚∶男子妇人诸虚不足,烦悸焦渴,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后发疮疖,
或先痈疽而后发渴,并宜常服此药,平补气血,安和脏腑,终身可免痈疽之疾。用绵黄 (箭
杆者,去芦)六两(一半生焙,一半以盐水润湿,饭上蒸三次,焙,锉),粉甘草一两(一
半生用,一半炙黄为末)。每服二钱,白汤点服,早晨、日午各一服,亦可煎服,名黄 六
一汤。(《外科精要》)
老人秘塞∶绵黄 、陈皮(去白)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用大麻子一合,研烂,以

滤浆,煎至乳起,入白蜜一匙,再煎沸,调药空心服,甚者不过二服。此药不冷不热,常服
无秘塞之患,其效如神。(《和剂局方》)
肠风泻血∶黄 、黄连等分,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孙用和《秘
宝方》)尿血沙淋,痛不可忍∶黄 、人参等分。为末,以大萝卜一个,切一指浓大,四、
五片,蜜二两,淹炙令尽,不令焦,点末,食无时,以盐汤下。(《永类方》)
吐血不止∶黄 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下。(《圣济总录》)
咳嗽脓血咽干,乃虚中有热,不可服凉药。以好黄 四两,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点
汤服。(席延赏方)
肺痈得吐∶黄 二两。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温服,日三、四服。(《圣
惠方》)
甲疽疮脓∶生足趾甲边,赤肉突出,时常举发者。黄 二两, 茹一两。醋浸一宿,以
猪脂五合,微火上煎取二合,绞去滓,以封疮口上,日三度,其肉自消。(《外台秘要》)
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黄 、川芎 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煎半升,分服。(《妇
人良方》)
阴汗湿痒∶绵黄 ,酒炒为末,以熟猪心点吃妙。(赵真人《济急方》)
痈疽内固∶黄 、人参各一两。为末,入真龙脑一钱,用生藕汁和丸绿豆大。每服二十,
温水下,日三服。(《本事方》)
\x茎叶\x
【主治】疗渴及筋挛,痈肿疽疮(《别录》)。



<目录>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

<篇名>人参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人 (音参。或省作 )、黄参(《吴普》)、血参(《别录》)、人衔(《本经》)、
鬼盖(《本经》)、神草(《别录》)、土精(《别录》)、地精(《广雅》)、海腴、皱面还丹
(《广雅》)。
时珍曰∶人KT 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 、神草。 字,从
,亦浸渐之义。 ,即浸字,后世因字文繁,遂以参星之字代之,从简便尔。然承误日久,
亦不能变矣,惟张仲景《伤寒论》尚作KT 字。《别录》一名人衔衔乃 字之讹也。其成有
阶级,故曰人衔。其草背阳向阴,故曰鬼盖。其在五参,色黄属土,而补脾胃,生阴血,故
有黄参、血参之名。得地之精灵,故有土精、地精之名。《广五行记》云∶隋文帝时,上党
有人宅后每夜闻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许,见人参枝叶异常,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
一如人体,四肢毕备,呼声遂绝。观此,则土精之名,尤可证也。《礼斗威仪》云∶下有人
参,上有紫气。《春秋运斗枢》云∶摇光星散而为人参。人君废山渎之利,则摇光不明,人
参不生。观此,则神草之名,又可证矣。
【集解】《别录》曰∶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
曝干,无令见风。根如人形者,有神。
普曰∶或生邯郸,三月生叶小锐,枝黑茎有毛。三月、九月采根。根有手足、面目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