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238页

每夜盐末浓封龈上,有汁沥尽乃卧。其汁出时,叩齿勿住。不过十夜,疼血 皆止。忌猪、鱼、油菜等。极验。(《肘后方》)
喉中生肉∶绵裹箸头,拄盐揩之,日五、六度。(孙真人方)
帝钟喉风,垂长半寸∶ 食盐,频点之,即消。(《圣惠方》)
风病耳鸣∶盐五升蒸热,以耳枕之,冷复易之。(《肘后方》)
耳猝疼痛∶方同上。
目中泪出∶盐点目中,冷水洗数次,瘥。(《范汪方》)
目中浮翳遮睛∶白盐生研少许,频点屡效,小儿亦宜。(《直指方》)
小儿目翳或来或去,渐大侵睛。雪白盐少许,灯心蘸点,日三、五次。不痛不碍,屡用 有效。(《活幼口议》)
尘物眯目∶以少盐并豉置水中,视之立出。(孙真人方)
酒 赤鼻∶白盐常擦之,妙。(《直指方》)
口鼻急疳,蚀烂腐臭∶斗子盐、白面等分。为末。每以吹之。(《普济方》)
面上恶疮五色者∶盐汤浸绵拓疮上,五、六度即瘥。(《药性论》)
体如虫行,风热也∶盐一斗,水一石,煎汤浴之,三、四次。亦疗一切风气。(《外台 秘要》)
疮癣痛痒初生者∶嚼盐频擦之,妙。(《千金翼》)
手足心毒,风气毒肿∶盐末、椒末等分。酢和,敷之,立瘥。(《肘后方》)
手足疣目∶盐敷上,以舌舐之。不过三度,瘥。(《肘后方》)
热病生 ,下部有疮∶熬盐绵裹熨之,不过三次瘥。(《梅师方》)
一切漏疮∶故布裹盐,烧赤为末。每服一钱。(《外台秘要》)
疮经年∶盐中黑泥,晒研搽之。(《永类方》)
尿疮∶盐汤浸绵,拓疮上。(《食疗本草》)
蜈蚣咬人∶嚼盐涂之,或盐汤浸之,妙。(《梅师方》)
蚯蚓咬毒,形如大风,眉鬓皆落∶惟浓煎盐汤,浸身数遍即愈。浙西军将张韶病此,每 夕蚯蚓鸣于体,一僧用此方而安。蚓,畏盐也。(《经验方》)
蜂虿叮螫∶嚼盐涂之。(《千金方》)
解黄蝇毒∶乌蒙山峡多小黄蝇,生毒蛇鳞中,啮人初无所觉,渐痒为疮。勿搔,但以冷 水沃之,擦盐少许,即不为疮。(《方舆胜览》)
毒蛇伤螫∶嚼盐涂之,灸三壮,仍嚼盐涂之。(徐伯玉方)
虱出怪病,临卧浑身虱出,约至五升,随至血肉俱坏,每宿渐多,痛痒不可言状,惟吃 水,卧床昼夜号哭,舌尖出血不止,身齿俱黑,唇动鼻开。但饮盐醋汤十数日,即安。(夏 子益《奇疾方》)
解野狼毒毒∶盐汁饮之。(《千金方》)
药箭毒瓦斯∶盐贴疮上,灸三十壮,良。(《集验方》)
救溺水死∶以大凳卧之,后足放高,用盐擦脐中,待水自流出,切勿倒提出水。(《救 急方》)
溃痈作痒∶以盐摩其四围,即止。(《外科精义》)
<目录>石部第十一卷\金石之五<篇名>戎盐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胡盐(《别录》)、羌盐(《日华》)、青盐(《纲目》)、秃登盐(《唐本》)、阴 土盐。
大明曰∶西番所食者,故号戎盐、羌盐。
恭曰∶戎盐,即胡盐也。沙州名秃登盐,廓州名为阴土盐,生河岸山 之阴土石间,故 名。
【集解】《别录》曰∶戎盐生胡盐山,及西羌北地、酒泉福禄城东南角。北海青,南海 赤。十月采。
当之曰∶戎盐味苦臭,是海潮水浇山石,经久盐凝着石,取之北海者青,南海者赤。弘 景曰∶史书言虏中盐有九种∶白盐、食盐,常食者;黑盐,主腹胀气满;胡盐,主耳聋目痛 ;柔盐,主马脊疮;又有赤盐、驳盐、臭盐、马齿盐四种,并不入食。马齿即大盐,黑盐疑 是卤碱,柔盐疑是戎盐,而此戎盐又名胡盐,二三相乱。今戎盐虏中甚有,从凉州来,亦从 敦煌来。其形作块片,或如鸡鸭卵,或如菱米,色紫白,味不甚咸,口尝气臭,正如 鸡子 臭者乃真。又河南盐池泥中,自有凝盐如石片,打破皆方,青黑色,善疗马脊疮,又疑此是 戎盐。又巴东朐 县北崖有盐井,盐水自凝,生伞子盐,方一二寸,中央突张如伞形,亦有 方如石膏、博棋者。
恭曰∶戎盐即胡盐,生河崖山 之阴土石间,大小不常,坚白似石,烧之不鸣 也。
宗 曰∶戎盐成垛,裁之如枕,细白,味甘、咸。
颂曰∶陶氏所说九种,今人不能遍识。医家治眼及补下药多用青盐,恐即戎盐也。本草 云∶北海青,南海赤。今青盐从西羌来者,形块方棱,明莹而青黑色,最奇。北海来者,作 大块而不光莹,又多孔窍,若蜂窠状,色亦浅于西盐,彼人谓之盐枕,入药差劣。北胡又有 一种盐,作片屑,如碎白石,彼人亦谓之青盐,缄封于匣,与盐枕并作礼贽,不知是何色 类?
时珍曰∶本草戎盐云∶北海青,南海赤。而诸注乃用白盐,似与本文不合。按∶《凉州 异物志》云∶姜赖之墟,今称龙城。刚卤千里,蒺藜之形。其下有盐,累棋而生。出于胡国,
故名戎盐。赞云∶盐山二岳,二色为质。赤者如丹,黑者如漆。小大从意,镂之为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