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1001页

怜之态。人挝击之,倏然死矣,以 口向风,须臾复活。惟碎其骨、破其脑乃死。一云刀斫不入,火焚不焦,打之如皮囊,虽铁 击其头破,得风复起;惟石菖蒲塞其鼻,即死也。一云此兽常持一小杖,遇物则指,飞走悉 不能去,见人则弃之。人获得击打至极,乃指示人。人取以指物,令所欲如意也。二说见《十 洲记》及《岭南志》,未审然否?
\x脑\x 【主治】酒浸服,愈风疾(时珍。出《岭南志》)。和菊花服至十斤,可长生(《十洲记》)。
\x尿\x 【主治】诸风(藏器)。大风疾(《虞衡志》)。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篇名>狐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时珍曰∶《埤雅》云∶狐,孤也。狐性疑,疑则不可以合类,故其字从孤省。
或云狐知虚实,以虚击实,实即孤也,故从孤,亦通。
【集解】弘景曰∶江东无狐,狐出北方及益州。形似狸而黄,善为魅。
恭曰∶形似小黄狗,而鼻尖尾大,全不似狸。
颂曰∶今江南亦时有之,汴、洛尤多。北土作脍生食之。宗 曰∶其性多疑审听,故捕 者多用 。时珍曰∶狐南北皆有之,北方最多。有黄、黑、白三种,白色者尤稀。尾有白钱 纹者亦佳。日伏于穴,夜出窃食。声如婴儿,气极臊烈。毛皮可为裘,其腋毛纯白,谓之狐 白。许慎云∶妖兽,鬼所乘也。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首丘。或云狐知上伏,
不度阡陌。或云狐善听冰。或云狐有媚珠。或云狐至百岁,礼北斗而变化为男、女、淫妇以 惑人。又能击尾出火。或云狐魅畏狗。千年老狐,惟以千年枯木燃照,则见真形。或云犀角 置穴,狐不敢归。《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 鼎曰∶狐魅之状,见人或叉手有礼,或祗揖无度,或静处独语,或裸形见人也。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诜曰∶有小毒。《礼记》云“食狐去首”,为害人也。
【主治】同肠作 食,治疮疥久不瘥(苏恭)。煮炙食,补虚损;又主五脏邪气,患蛊 毒寒热者,宜多服之(孟诜)。
【附方】旧一。
狐肉羹∶治惊痫恍惚,语言错谬,歌笑无度,及五脏积冷,蛊毒寒热诸病。用狐肉一片 及五脏治净,入豉汁煮熟,入五味作羹,或作粥食。京中以羊骨汁、鲫鱼代豉汁,亦妙。(《食 医心镜 \x五脏及肠肚\x 【气味】苦,微寒,有毒。
【主治】蛊毒寒热,小儿惊痫(《别录》)。补虚劳,随脏而补,治恶疮疥。生食,治狐 魅(《日华》)。作羹 ,治大人见鬼(孟诜)。肝烧灰,治风痫及破伤风,口紧搐强(时珍。
古方治诸风 【附方】新四。
劳疟瘴疟∶野狐肝一具阴干,重五日更初,北斗下受气为末,粳米饭作丸绿豆大。每以 一丸绯帛裹,系手中指,男左女右。(《圣惠》)
鬼疟寒热∶野狐肝胆一具(新瓶内阴干),阿魏一分,为末,醋煮面糊丸芡子大。发时 男左女右把一丸嗅之。仍以绯帛包一丸,系手中指。(《圣惠》)
中恶蛊毒∶腊月狐肠烧末,水服方寸匕。(《千金》)
牛病疫疾∶恭曰∶狐肠烧灰,和水灌之,胜獭也。
\x胆\x(腊月收之)
【主治】人猝暴亡,即取雄狐胆温水研灌,入喉即活。移时者无及矣(苏颂。出《续传 信方》)。辟邪疟,解酒毒(时珍。《万毕术》云∶狐血渍黍,令人不醉。高诱注云∶以狐血 渍黍米 【附方】新一。
狐胆丸∶治邪疟发作无时。狐胆一个,朱砂、砒霜各半两,阿魏、麝香、黄丹、绿豆 粉各一分,为末,五月五日午时,粽子尖和,丸梧桐子大。空心及发前,冷醋汤服二丸。忌 热物。(《圣惠方》)
\x阴茎\x 【气味】甘,微寒,有毒。
思邈曰∶平,有小毒。
【主治】女子绝产,阴中痒,小儿阴 卵肿(《别录》)。
妇人阴脱(时珍)。
【附方】新一。
小儿阴肿 狐阴茎炙为末,空心酒服。(《千金方》)
\x头\x 【主治】烧之辟邪。同狸头烧灰,敷瘰 (时珍。《千金》)。
\x目\x 【主治】破伤中风(时珍)。
【发明】时珍曰∶狐目治破伤风,方见刘氏《保寿堂方》,云神效无比。腊月收取狐目 阴干,临时用二目一副,炭火微烧存性,研末,无灰酒服之。又《淮南万毕术》云∶狐目狸 脑,鼠去其穴。谓涂穴辟鼠也。
\x鼻\x 【主治】狐魅病,同豹鼻煮食(时珍)。
\x唇\x 【主治】恶刺入肉,杵烂,和盐封之(《圣惠》)。
【主治】入媚药(嘉谟曰∶取法∶小口瓶盛肉,置狐常行处。狐爪不得,徘徊于上,涎 入瓶中,乃收之也)。
\x四足\x 【主治】痔漏下血(时珍)。
【附方】新一。
痔漏反花泻血者∶用狐手足一副(阴干),穿山甲、 皮各三两,黄明胶、白附子、五 灵脂、蜀乌头、川芎 、乳香各二两,锉细,入砂锅内,固济候干,炭火 红为末。入木香 末 \x皮\x 【主治】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