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泻火清热解毒散血消痰
射干(专入心脾肝)。形如乌羽乌扇。又以乌羽乌扇为名。辛苦微寒。书载泻火解毒。
散血消
痰。然究毒之所胎。血之所聚。痰之所积。又皆因火结聚而成。(归到火处为重。)射干苦能
降火。寒能胜热。兼因味辛上散。俾火降热除。而血与痰与毒。与不因之而平矣。是以喉痹
咽痛。结核疝瘕。便毒疟母等症。因于老血结于心脾。痰涎积于太阴厥阴者。(肺脾肝。)无
不可以调治。如金匮之治咳气之用射干麻黄。治疟母鳖甲煎丸用乌扇烧过。千金之治喉痹用
乌扇膏。(擂汁醋和噙之。)治便毒之用射干同生姜煎服。皆取性主善降。功多于上。服则
必泻之意。若脾胃虚寒。切忌。泔浸煮熟。炒用。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
<篇名>泻火
内容:(蔓草)消肺火以为化源之自
天门冬(专入肺)。甘苦大寒。据书载泻肺火及兼补肾。然究止属苦寒。安能滋肾而补
水乎?
(的解)所云能补水者。以肺本清虚。凉则气宁而不扰。热则气行而不生。且肺为肾母。肺
金
失养。则肾亦燥而不宁。肾气上攻。则肺益燥而受克。而凡咳嗽吐衄。痰结燥渴。肺痈肺痿
等症。靡不因之毕呈。(肺痈本于五脏蕴火。及胃积热上蒸。与外感风寒。内伤营血。热结
而成。痿则本于津液枯竭。不能上输于肺。及风热伤卫。而致气竭力疲。故痈则为阳实。而
痿则为阴虚。痈则邪伤于营。故唾有血而无沫。而便多下脓垢。痿则邪伤于卫。故唾有沫而
无血。而便多下浊沫。痈则口中辟辟作燥而渴。痿则口中不燥而步武喘鸣。冲击连声而痰始
应。痈则胸中隐隐作痛。痿则胸中不痛而气馁不振。痈则脉数而实。痿则脉数而虚。痈则宜
表宜下。痿则宜滋宜润。治法因于内者。从内酌治。因于外者。从外酌解。因于虚者。养血
补气保肺。因于实者。泻热豁痰。开提升降。)得此清肃之品。以为化源之自。则肾未必即
补。而补肾之基。未必不于所清而先具也。是以又云补肾。但其性滑利。脾胃虚寒。及无热
而泄者最忌。(苦泄热。寒胜热。若无热而泄。则不得用。)取肥大明亮者良。去心皮。酒蒸
用。地黄贝母为使。恶鲤鱼二冬。熬膏良。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
<篇名>泻火
内容:(芳草)泻肾血分实热治无汗骨蒸
牡丹皮(专入心肾肝)。辛苦微寒。能入手少阴心足少阴肾足厥阴肝。以治三经血中伏
火。时
珍曰。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相火炽则血必枯必燥必滞。与火上浮而见为吐为衄。
(汪昂曰。血属阴。本静。因相火所逼。故越出上窍。)虚损与风与痰与火相抟。而见五痨
惊
痫螈 。(螈则筋急而缩。 则筋缓而伸。或伸或缩。手如拽锯。谓之螈 。即俗所谓为搐
惊。则外有所触。心无所主。痫则卒然昏仆。身软吐痰。时发时止。五痨。一曰志痨。二曰
心痨。三曰思痨。四曰忧痨。五曰疫痨。)瘀结而见疮疡痈毒产难。并无汗骨蒸。(阴虚又兼
邪郁。故见无汗骨蒸。)用此不特味辛而散血中之实热。且有凉相火之神功。世人专以黄柏
治相火。而不知丹皮之功更胜。盖黄柏恶寒而燥。初则伤胃。久则败阳。苦燥之性徒存。而
补阴之功绝少。丹皮赤色象离。能泻阴中之火。使火退而阴生。所以入足少阴而佐滋补之用
。较之黄柏。不啻霄壤矣。张元素曰。丹皮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治有汗之骨蒸。神不足
者
手少阴心。志不足者足少阴肾。(仲景)肾气丸用丹皮。治神志不足也。(内经曰。水之精为
志。故肾藏志。火之精为神。故心藏神。)但补性少而泄性多。凡虚寒血崩。经行过期不尽
者。为并禁焉。赤者利血。白者兼补气。酒拌蒸用。忌蒜胡荽。伏砒。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
<篇名>泻火
内容:(乔木)大泻肾火及除膀胱湿邪
黄柏(专入肾。兼入膀胱)。昔人同知母用于六味丸中。名为知柏八味丸。又同知柏各
一两。
酒洗焙研。入桂。名为滋肾丸。(时珍曰。知佐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古云
黄柏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盖黄柏能制命门膀胱阴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肾水之
化源。)谓其可滋真阴。此说一出。而天下翕然宗之。以至于今。牢不可破。讵知黄柏性禀
至阴。味苦性寒。行隆冬肃杀之令。故独入少阴泻火。入膀胱泻热。(好古曰。黄芩栀子
入肺。黄连入心。黄柏入肾燥湿。所归各从其类也。震亨曰。火有二。君火者人火也。心火
也。可以湿伏。可以水灭。可以直折。黄连之属可以制之。相火者天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