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下虚痒。皆当用此调治。玩此药非性燥。何以可治冷气虚痒?设非冷气冷痒。又曷可用
燥烈之药以治乎?是以阴虚类中。并小儿脾虚慢惊。皆不宜用。以其气味辛烈者故耳。(辛
能散气。燥能劫阴。)此与白芷同为一类。但白芷则兼肌湿同理。而不专及阳明风邪。此则
专散阳明风冷。而于湿邪则未及耳。此药久无真者。今惟凉州生。形如草乌头之小者。长寸
许。干者皱纹有节。入药妙用。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

<篇名>驱风

内容:(山草)宣散肝经气郁虚风
天麻(专入肝)。辛平微温无毒。性升属阳。为肝家气分定风药。盖诸风眩掉。皆属肝
木。肝
郁不能荣筋。故见头旋眼黑。语言不遂等症。天麻乃辛平之味。能于肝经通脉强筋。疏痰利
气。辛而不燥。得气之平。则肝虚风作。自尔克治。故又名为定风草。若久服则遍身发出红
斑。是驱风之验也。是以小儿惊痫。亦用此味以治。若使肝虚在血。症见口干便闭及犯类中
等症者。切不宜服。以其辛能燥血者故耳。(血燥须用养血之剂。则风不除而自去矣。古云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根类黄瓜。茎名赤箭。有风不动。无风反摇。明亮结实者
佳。湿纸包裹。熟切片。酒浸一宿焙用。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

<篇名>驱风

内容:(毒草)主散经络风痰
天南星(专入肝脾肺)。味辛而麻。气温而燥。性紧而毒。惟其味辛。则凡中风不语。(岐

云。中风大法有四。一偏枯。半身不遂也。二风痱。四肢不收也。三风 。奄忽不知人也。
四风痹。诸风类痹状也。)及或破伤风瘀。(玉真散治破伤风。刀伤扑伤如神。用南星防风。
等分为末。如破伤风。用药敷疮口。温酒调下。打伤至死。童便调灌二钱。连进三服必活。
)故书载能克治。以其辛能散风故也。惟其性燥。则凡稠痰固结。筋脉拘挛。得以能通。以
其燥能除湿而痰自去也。惟其性紧。则凡疝瘕结核。胎产难下。水肿不消。得以攻逐。以其
性紧急迫而坚自去也。性虽有类半夏。然半夏专走肠胃。故呕逆泄泻。得之以为向导。南星
专走经络。故中风麻痹。亦得以之为向导。半夏辛而能散。仍有内守之意。南星辛而能散。
决无有守之性。其性烈于半夏也。南星专主经络风痰。半夏专主肠胃湿痰。功虽同而用有别
也。但阴虚燥疾。服之为切忌耳。(血虚风中。急宜养血滋阴固本。若徒用南星等药驱风逐
痰。误矣。)根似半夏。看如虎掌者良。以矾汤或皂角汁浸三昼夜。暴用。或酒浸一宿蒸。
竹刀切开。至不麻乃止。或姜渣黄泥和包。煨熟用。造曲法以姜汁矾汤和南星末作小饼子。
安篮内。楮叶包盖。待上黄衣。乃晒收之。(火炮则毒性缓。)胆制味苦性凉。(得牛胆则不
燥。其法腊月取黄牛胆汁和南星末。纳入胆中。风干。年久者弥佳。)能解小儿风痰热滞。
故治小儿急惊最宜。畏附子干姜防风。(得防风则不麻。)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

<篇名>驱风

内容:(蔓草)治十二经风湿冷气
威灵仙(专入膀胱。兼入肠胃诸经)。辛咸气温。其性善走。能宣疏五脏十二经络。凡
一切风
寒湿热。而见头风顽痹。症瘕积聚。黄胆浮肿。大小肠秘。风湿痰气。腰膝腿脚冷痛等症。
(麻属气虚。木属湿痰死血。肿属湿。痛属热。痛风新病属寒。久病属热。此死法耳。未可
以尽病情也。仍须分其脏气偏纯以定。脏寒则痛。多根寒致。其痛必喜手按。纵脉坚实有力
。止是寒气奔迫。未可为痛为实为热。脏热则麻与木。与痛与肿。皆属热候。且有实脉实症
可证。其痛手不可按。不得谓麻必属气虚也。脏寒初病固寒。久病亦寒。故有屡用附桂方愈
。不得谓久必属热也。脏热初病固见热蒸。久病亦见热成。如温热等症。初终皆用清凉。不
得谓初必属寒候。总在识病根源。相症明确。方无有误。此绣之管见有如此也。)得此辛能

邪。温能泄水。苦能破坚。服此性极快利。通经达络。无处不到。诚风药中之善走者也。(
先时商州有人手足久废。得遇新罗僧而愈。索药乃知是威灵仙也。)是以威喻其性。灵喻其
效。仙喻其神耳。气壮者服之神效。若气弱服此。则能泄真气矣。(凡辛皆散气劫阴。不独
威灵仙是也!)和砂仁沙糖煎。治诸骨哽。根丛须数百条。长者二尺余。色深黑。为铁脚威
灵仙良。忌茗面汤。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

<篇名>驱风

内容:(隰草)白蒺藜滋补肝肾兼散风邪逐瘀 沙苑蒺藜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