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水煎芦叶服。(第七。)
发背溃烂,陈芦叶为末,用葱椒汤将疮洗净,敷之。(第八。)
痈疽恶肉,芦茎灰煎膏敷之。(第九。)
\x芦根饮\x 芦根 麦冬 骨皮 生姜 陈皮 茯苓
水煎,取汗。治骨蒸肺痿。(诸方第一。)
\x苇茎汤\x 芦茎(二升,水入煎汁五升) 入桃仁(五十粒) 薏仁 瓜瓣(各半
升)
取二升服之,当吐脓血。治肺痈咳嗽。(第二。)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

<篇名>芭蕉根百零一

内容:甘,寒,无毒。治天行之热狂,除产后之血胀。涂痈肿结热,疗烦闷消渴。
一切肿毒,捣敷之。(验方第一。)
赤游。同上。(第二。)
风热头痛。同上。(第三。)
天行热狂,捣汁服。(第四。)
消渴烦热。同上。(第五。)
血淋痛。同上。(第六。)
产后血胀。同上。(第七。)
疮口不合,取汁抹之。(第八。)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

<篇名>麻黄百零二

内容:\x去根节。浓朴、白薇为使,恶辛夷、石苇。凡服麻黄,须避风一日。\x
辛,温,微苦,无毒。入足太阳膀胱,手太阴肺。解伤寒头痛身热,止咳嗽上气喘息,
去营
中之寒邪,泄卫中之风热。治风湿之身痛,疗寒湿之香港脚。理温疟而破症结,开毛孔而通九
窍,平疹痹而去麻木,消斑毒而退痰哮。目赤肿痛之疾,水肿风肿之 。有汗者勿用。
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郑州、鹿台、关中沙苑等处皆有之。梢端有黄花,结实如百合
瓣而
小。凡煎宜去上沫再煎。
常患吼喘,麻黄一钱,生军二钱,巴霜一钱,陈皮一钱五分,南星一钱五分,为丸豆大,

服三丸,水煎服。(验方第一。)
\x半夏麻黄丸\x 半夏 麻黄
丸服。治心下悸动,以伤寒邪未尽故也。(诸方第一。)
\x麻黄汤\x 麻黄 桂枝 炙草 杏仁
治伤寒身热头痛,恶寒无汗,身痛脉浮紧。(第二。)
\x大青龙汤\x 麻黄汤原方,加石膏 姜 枣
治发热头痛,恶寒无汗,身痛脉浮紧而烦躁者。(第三。)
\x小青龙汤\x 麻黄 桂枝 白芍 炙草 半夏 五味 细辛 干姜
治喘咳干呕,发热。(第四。)
\x麻杏石甘汤\x 麻黄 杏仁 石膏 炙草
治汗出而喘,身无大热。(第五。)
\x麻附细辛汤\x 麻黄 细辛 附子
治发热脉沉,少阴伤寒。(第六。)
\x麻黄升麻汤\x 麻黄 升麻 葳蕤 石膏 知母 天冬 当归 白芍 黄芩 白术
桂枝 茯
治咽不利,吐脓血,泻利不已者。(第七。)
\x麻杏薏甘汤\x 麻黄 杏仁 薏仁 甘草
治身痛寒热,日晡所剧者。(第八。)
\x越婢汤\x 麻黄 石膏 甘草 姜 枣
治浮肿身痛,脉浮,汗出恶风者。(第九。)
\x麻附甘草汤\x 麻黄 附子 甘草
治腰以下肿,脉沉小者。(第十。)
\x小续命汤\x 麻黄 防己 人参 黄芩 桂心 白芍 甘草 川芎 杏仁 防风
附子 生姜
治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言,诸风悉验。(十一。)
\x续命汤\x 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炙草 川芎 杏仁
治中风口不能言,冒昧或拘急不转侧。又治咳逆上气,面目浮肿,不得卧。(十二。)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麻黄百零二

<篇名>麻黄根

内容:甘,平,无毒。止汗。
盗汗,同牡蛎粉扑之。(验方第一。)
诸虚自汗,同牡蛎、小麦、黄 服。(第二。)
产后虚汗,同当归、黄 服。(第三。)
阴囊湿疹,同硫黄、米粉,末敷之。(第四。)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

<篇名>木贼百零三

内容:味甘,微苦,无毒。除目翳,消积块。止崩中赤白,疗肠风泻痢。提月水滑流,收大肠
脱肛
。解肌止泪而涩血,祛风除湿而治疝。
出秦、陇、华、成诸郡近水处,今所在近水地有之。苗长尺许,丛生,每根一杆,无花。

寸有节,色青,凌冬不凋。采无时。
目昏多泪,与苍术末服或丸。(验方第一。)
舌硬出血,煎漱。(第二。)
血痢不已,煎服。(第三。)
脱肛,为末掺之。(第四。)
月水不断,炒,煎服。(第五。)
吞钱,为末,鸡子白合服。(第六。)
\x木贼散\x 木贼 香附 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