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浮。入足太阴、阳明经。消食醒酒,下气健脾。解心腹之冷痛,

胃脘之呕恶。治霍乱而疗泻痢,兼治转筋,破冷癖而除瘴疟,并宽噎膈。
出高良郡。春月采。今岭南、黔、蜀皆有之。茎叶如姜苗而大,高一二尺,红紫花。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良姜五十六

<篇名>红豆蔻

内容:\x炒用。\x
辛,温,无毒。主治略同。
忽然恶心,含咽之。(验方第一。)
霍乱腹痛,煎汁煮大米食之。(第二。)
霍乱呕甚,水煎枣引。(第三。)
头痛,生研吹鼻。(第四。)
心腹痛冷,同甘草水煎服。(第五。)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

<篇名>草豆蔻五十七

内容:\x面包煨去皮用。\x
辛,温,无毒,性浮。入足太阴、阳明。下气开郁,燥湿驱寒,消食醒酒,化痰攻积。
解霍
乱而止泻痢,辟瘴疠而退寒疟。除口气之臭,杀鱼肉之毒。
生南海,今岭南皆有之。苗似姜,二月开花作穗。时珍曰∶今建宁所产草豆蔻,大如龙
眼,
形微长,皮黄白,薄而棱峭。其仁大如砂仁。滇广所生草果,长大如诃子,皮黑浓而棱秘,
其子粗而辛臭。盖草蔻、草果虽是一物,而微有不同尔。南人复用一种大杨梅,伪充草果,
其形圆而粗,气味辛猛而不和,不可不辨。
口气臭,同细辛末含之。(验方第一。)
心腹胀满,短气,为末,木瓜、生姜汤下。(第二。)
脾痛胀满,酒煎服。(第三。)
疟疾寒多,或单寒不热,同附子、姜、枣煎服。(第四。)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

<篇名>白豆蔻五十八

内容:\x去皮炒用。\x
辛,温,无毒,性浮。入手太阴。行气温胃,消食解酒,止呕宽膨,补肺益脾。治噎膈
而除
寒疟,疗反胃而收脱气。退白睛之翳膜,除红筋于目 。
大实者名紫蔻,出伽古罗国,呼为多骨。其草形如芭蕉,长八九尺而光滑,冬夏不凋,
花浅
黄色,子作朵如葡萄,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今广州亦有之,不及番舶来者佳。
脾虚反胃,同拣砂、公丁、陈皮各米炒焦,姜汁丸服。(验方第一。)
小儿虚寒吐乳,同拣砂、甘草、炙草为末,撒口中。(第二。)
食即欲吐,酒末服或嚼服。(第三。)
恶心,嚼服。(第四。)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

<篇名>砂仁五十九

内容:\x炒用。\x
辛,温,苦,涩,无毒,性浮。入手足太阴、阳明、太阳、足少阴七经。行气调中,消
食醒
酒,止痛安胎,除呕住泻。噎膈胀痞之疾,崩带喘痰之 。上气咳嗽之剂,霍乱转筋之药。
散咽喉口齿之热,化铜铁骨哽之坚。除腹痛而通结滞,治奔豚而疗惊痫。为温燥肝肾之良剂
,乃补益脾胃之灵丹。
生西海及西戎波斯诸国,今惟岭南山泽间有之,苗茎似高良姜,高三四尺,三月、四月
开花
在根下。秋月采实,味辛香,食品家多用之。今市肆所货砂仁米,多用草蔻米充之,不可不
知。
一切食毒,末服。(验方第一。)
误食铜钱金银,煎服。(第二。)
鱼骨哽咽,同甘草末绵包含咽。(第三。)
口吻生疮,砂仁壳 ,研末搽之。(第四。)
牙痛,常嚼。(第五。)
血崩,末服。(第六。)
胎损极痛,焙末酒下。(第七。)
子痫昏冒。同上。(第八。)
大便血,末服。(第九。)
身肿连阴,同土狗为末,酒下。(第十。)
气上咳逆,为末,同生姜捣烂酒服。(十一。)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

<篇名>益智仁六十

内容:辛,温,无毒。益气安神,补脾和胃。理小便之频数,调遗精之虚滑。梦泄赤浊之疾,
吐血
崩中之 。遗尿因热者勿用。
出昆仑及交趾岭南。苗叶花根,与豆无异,惟子小尔。二月花,连着实,五六月熟,子
如笔
头,而两头尖长。今之益智子,形如枣核,而皮及仁皆似草豆蔻云。
小便数,同乌梅末,酒煎山药,丸服。(验方第一。)
赤白浊,同茯苓末服。(第二。)
腹胀忽泻,诸药不效,此气脱也。水煎服一两立已。(第三。)
崩中,为末,米汤下。(第四。)
香口,同甘草末舐之。(第五。)
漏胎下血,同砂仁末服。(第六。)



<目录>本草易读卷四

<篇名>荜茇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