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3-本草择要纲目-第4页

。其病小便闭塞而渴。知母气薄味薄。泻肺火而清肺金 。亦泻即是补也。后人不谙泻补之义。竟以知母黄柏为滋阴补肾之剂。祸及脾胃。中气致伤 。则惑之甚也。用者慎之。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干地黄内容:(即生地之干也)
【气味】
甘寒无毒。沉而降。阴也。入手足少阴厥阴及手太阳之经。
【主治】
伤中。逐血。填骨髓。长肌肉。通血脉。益气力。除皮肤燥。去诸湿热。疗折跌绝 筋。生地黄气味主治及所入经络。即与干地黄同。大约阴微阳盛。相火炽强。来乘阴位。口 渐煎熬。为虚火之症。宜用此以滋阴退阳。故钱氏泻丙火与木通同用以导赤也。如血虚劳热 。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者。若与生干地黄。当虑太寒。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熟地黄内容:(即生干地黄择其沉实者。以陈酒煮小地黄汁。将地黄复入汁内。九蒸九晒。令其脂 体柔润者是也。)
【气味】
甘微苦微温。阴中之阳。沉也。入手足少阴厥阴之经。
【主治】
益肾水真阴。和产后血气。去脐腹急痛。养阴退阳。壮水之源。仲景六味丸以之为 诸药之首。天一所生之源也。汤液四物汤治藏血之脏以之为君者。癸乙同归一治也。又曰生 地黄能生精血。用天门冬可引入所生之处。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可引入所补之处。
忌(萝卜 葱 诸血 蒜)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白赤)芍药内容:【气味】
苦平无毒。升而微降。阳中阴也。为手足太阴行经本药。又入肝脾血分。
【主治】
安脾经。治腹痛。固胃气。止泻痢。和血脉。与白术同用则补脾。与川芎同用则补 肝。与人参白术同用则补气。与防风同用则发痘疹。同姜枣用则温经散湿。以酒炒则补阴。
生用之则疗后重。(色白者西方之象。能于土中泻水以益脾。色赤者南方之象。能行血中之 滞以散邪。)
但言芍药而能缓中者。彼之味酸涩收敛。似不相侔。然能损其肝。即以调其血。血调而中自 和 也。又言治伤寒多用白芍。以其主寒热。利小便。彼之味酸涩为收。本经何以言之。然能益 阴滋湿而停津液。故金能生水。小便自利。非彼通利也。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大黄内容:【气味】
苦寒无毒。沉而降。阴中之阴也。(酒浸入太阳经。酒洗炒入阳明经。余经生用。)
【主治】
走而不守。泻诸实热。大肠不通。荡涤肠胃间热。除下焦湿。推陈致新。消宿食。
破女子瘕症。下痢赤白。里急腹痛。仲景泻心汤。专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之症。或以为心 气不足法当用补。反以苦寒泻之者何也。不知真心不足者。必不吐衄兼之吐血。此则本经之 阳亢甚无辅。以致阴血妄行飞越。故宜用大黄以泻去亢甚之火。使之和平。则血归经而自安 也。又言大黄泻心实。泻四经血分中之邪火者何义。盖少阴心经之阴气不足。则心火燔灼。
邪气乘虚结于上焦。胃之上脘在于心。故曰泻心实泻脾胃也。又心之阴气。不足。渐渍既久 。则肺与肝俱各受火而病作。用黄芩佐大黄以救肺。用黄连佐大黄以救肝。肺为阴之主。肝 为阴之母。血之舍肝。肺之火既退。阴血自复其旧。故曰泻心实泻肝肺也。凡病在气分。及 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慎勿轻用。轻用之恐伤元气。耗阴血。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青皮内容:【气味】
苦辛温无毒。沉而降。阴也。入厥阴少阳经。治肝胆之病。
【主治】
气滞。下食破积结。祛下焦诸湿。疗左胁肝经积气。小腹疝痛。消乳肿。青皮汤用 之以治久疟热甚致结癖块之症。盖疏利肝邪。削其坚实也。但有滞气则破滞气。无滞气则损 真气。不可不慎择而用之也。又曰青皮炒黑可入血分。青皮亦能发汗。有汗者不可用。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枳壳内容:【气味】
苦酸微寒无毒。沉也。阴也。
【主治】
通利关节。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下气止呕逆。泄肺气。除胸痞。疗里急 后重。或曰凡治痞宜用枳壳桔梗汤。而活人书云。当用桔梗枳壳汤于未痞之先。此何以说。
盖枳壳非能治心下之痞也。果知病者误下。气将陷而成痞。故先用此以预杜之。使不致于成 痞。若痞已成而用此。不惟不能消痞。反损胸中之气。先之一字。不可不细心玩味之也。或 又曰。仲景束胎丸。内用枳术之属。详思胎壮则子有力而易生。令服枳壳之药。必致无力气 弱。何以易达其胎也。盖高粱之家。奉养太过。其气必实。必实而用枳壳之属以耗其气。使 之和平。此谓胎前无滞。则产后无虚。用枳壳为对症之剂。若气虚体弱之人。日以参 四物 之剂。峻补气血。犹恐不赡。敢以枳壳为达生之妙剂乎。当于前贤立方之意外深求其理。
为能神而明之也。
<目录>寒性药品<篇名>枳实内容:【气味】
苦寒无毒。浮而升微降。阴中阳也。(凡用取其至陈者。去穣核。以小麦麸炒焦。
去麸用。气虚者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