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痛证若
因血
滞者,下咽如神。
\x性极膻恶,脾胃虚薄者,不能胜也。\x



<目录>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篇名>(二)理气

内容:味苦,性微温,无毒。入肺、肝二经。童便浸,晒,焙。
生用发表,制用化气。消痰开郁,解忧释疑。止胁下痛与腹内胀疼,治胸中热与脘际闷痞。
胎产常用,女科偏宜。
十二经通,三焦畅利。
禀天地温燥之气,入人身金木之宫,血中之气药也。
\x韩飞霞称香附,于气分为君药,统领诸药,随用得宜,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x
\x也。\x
\x性燥而苦,独用久用,反能耗血,如上所述之功,皆取其治标,非治本也。惧燥蜜水\x
\x炒,惧\x
\x散醋炒之。\x



<目录>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篇名>(二)理气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脾、肝三经。生用理气,煨熟止泻。
平肝降气,郁可开而胎可安,健胃宽中,食可消而痢可止。何患乎,鬼邪蛊毒,无忧于
冷气
心疼。
气味纯阳,故辟邪止痛。吐泻停食,脾疾也;土喜温燥,得之即效。气郁气逆,肝疾也。

喜疏通,得之即平,胎前须顺气,故能安胎。
\x木香香燥,而偏于阳,肺虚有热,血枯而燥者慎用。\x



<目录>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篇名>(二)理气

内容:味甘、微苦,性平。入肝、胃二经。
舒气化痰,通络散结。可消阻滞,又能活血。
金御乘称之为橘丝,谓其专能宣通经络滞气。赵学敏谓其驱皮里膜外积痰,活血。



<目录>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篇名>(二)理气

内容:味苦,微寒,无毒。入肺、脾、胃、大肠四经。面炒。
破至高之气,除咳逆停痰。助传导之官,消水留胀满。枳实(即枳壳之小者)破积有雷
厉风行
之势,泻痰有冲墙倒壁之威。解伤寒结胸,除心下急痞。
枳壳、枳实,上世未尝分别。自东垣分枳壳治高、枳实治下。海藏分枳壳主气、枳实主
血,
然究其功用,皆利气也。又何必分上与下,气与血乎。但枳实则性急,枳壳则性缓,为确当
耳。
枳壳花∶《致富全书》云∶“花细而香、闻之破郁结。”急症关下喉痹,嗅其芳香之气有





<目录>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篇名>(二)理气

内容:味苦,性微温,无毒。入脾、胃二经。
开心腹之气,逐皮肤之水。
主用与槟榔相仿,但力少缓耳。鸩鸟多集大腹树上,宜以大豆汁多洗,令黑汁去尽,火
焙用

\x病涉虚者勿用。\x



<目录>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篇名>(二)理气

内容:一名金铃子。味苦,性寒,有毒。入脾、肺二经。
热厥心痛,腹疼疝气。可杀三虫,能利小便。根微寒。杀诸虫,通大肠。
与延胡索相伍,治心腹痛颇灵。性寒极苦,若脾胃虚寒者忌之。



<目录>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篇名>(二)理气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胃、膀胱二经。
主膀胱冷气攻冲,疗胸腹积停为痛。天行疫瘴宜投,祟犯蛊伤莫废。
辛温芳馥,为下气温中要药。
\x气虚及血虚者勿用。\x



<目录>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篇名>(二)理气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脾、胃、肝、肾四经。
调和中气,破结滞而胃开。温补下焦,壮元阳而肾暖。疗脾家痰涎之血,去肌肤水肿之
邪。
大肠虚闭宜投,小便气淋须用。
芬芳之气,与脾胃相投,温而下沉,与命门相契。怒则气上,肝之过也,辛温下降,故
平肝
有功。
\x沉香降气之要药,然命门火衰,不宜多用,气虚下陷者,切勿沾唇。\x



<目录>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篇名>(二)理气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心、胃三经。
芳香辟秽,降逆理气,运中宫,能于开胃进食疗噎。调上焦,气在胸膈咽嗌之间。通鼻
窍塞
,止心腹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