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松花(附)

内容:别名松黄,气味甘温,无毒。主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本草纲目》
附。)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茯苓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
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茯苓生大山古松根下,有赤白二种。下有茯苓,则上有灵气如丝之状,山中人亦时见
之。《史记・龟策传》作茯苓谓松之神灵,伏结而成。小者如拳,大者如斗,外皮皱黑,内
质光白,以坚实而大者为佳。)
茯苓,本松木之精华,藉土气以结成,故气味甘平,有土位中央而枢机旋转之功。禀木
气而
枢转,则胸胁之逆气可治也。禀土气而安五脏,则忧恚惊恐悸之邪可平也。里气不和,则心
下结痛。表气不和,则为寒为热。气郁于上,上而不下,则烦满咳逆,口焦舌干。气逆于下
,交通不表,则小便不利。茯苓位于中土,灵气上荟,主内外旋转,上下交通,故皆治之。
久服安肝藏之魂,以养心藏之神。木生火也,不饥延年,土气盛也。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赤茯苓(附)

内容:主破结气,(《药性本草》)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本草纲目》附。)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茯神(附)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辟不祥,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
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别录》附。)
(离松木本体,不附根而生者,为茯苓。不离本体,抱根而生者,为茯神。虽分二种,
总以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茯苓皮(附)

内容:主治水肿肤胀,利水道,开腠理。(《本草纲目》附。)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神木(附)

内容:主治偏风,口面 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药性本草》附。)
(即茯神心内木也,又名黄松节。)
(愚谓∶茯苓之皮与木,后人收用,各有主治,然皆糟粕之药,并无精华之气,不堪列
于上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蔓荆子

内容:气味苦,微寒,无毒。主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
。久服轻身耐老,小荆实亦等。
(蔓荆生于水滨,苗高丈余,其茎小弱如蔓,故名蔓荆。春叶夏茂,六月有花,淡红色,
九月成实,黑斑色,大如梧子而轻虚。一种木本者,其枝茎坚劲作科不作蔓,名牡荆,结实
如麻子大,又名小荆实。)
蔓荆多生水滨,其子黑色,气味苦寒,禀太阳寒水之气化,盖太阳本寒标热,少阴本热
标寒
。主治筋骨间寒热者,太阳主筋病,少阴主骨病,治太阳、少阴之寒热也。湿痹拘挛,湿伤
筋骨也。益水之精,故明目。补骨之余,故坚齿。九窍为水注之气,水精充足,故利九窍。
虫乃阴类,太阳有标阳之气,故去白虫。久服则筋骨强健,故轻身耐老。小荆实亦等,言蔓
荆之外,更有一种小荆,其实与蔓荆之实功力相等,可合一而并用也。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小荆实(附)

内容:气味苦温,无毒。主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别录》附。)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

<篇名>槐实

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火疮,妇人乳瘕,子脏急痛。
(槐始出河南平泽,今处处有之。有数种,叶大而黑者,名 槐。昼合夜开者,名守宫。
槐叶细而青绿者,但谓之槐。槐之生也,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更旬日而始规,再
旬日而叶成,四五月间开黄花,六七月间结实作荚,连珠中有黑子,以子连多者为妙,其木
材坚重,有青黄白黑色。《周礼》冬取槐檀之火。《淮南子》云∶老槐生火。《天元主物薄》
云∶老槐生丹,槐之神异如此,其花未开时,炒过煎水,染黄甚鲜。陈藏器曰∶子上房,七
月收之,可染皂,近时用槐花染绿。)
槐生中原平泽,花黄子黑,气味苦寒,木质有青、黄、白、黑色,老则生火生丹,备五
运之
全精,故主治五内邪气之热,五脏在内,故曰五内。邪气热,因邪气而病热也。肺气不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