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足,故火动而致便数,小便既
多,水益虚矣,故宜补血。补血泻火,治其本也。收之涩之,治其标也)。
治 疝,散恶疮(煎汤,洗疮疥良)。叶作浴汤,去皮肤风热丹肿,洗眼除雀盲涩痛。
叶如蒿,茎赤,子类蚕砂。恶螵蛸。



<目录>草部

<篇名>石韦

内容:通淋,补劳
甘苦微寒。清肺金以滋化源(凡行水之药,必皆能先清肺火),通膀胱而利水道。益精
气,补五劳(利湿清热之功。高阳生对宣帝治劳伤,用石韦计)。治淋崩发背(炒末,冷调,
酒服)。
生石阴,柔韧如皮,背有黄毛。去毛,微炙用。杏仁、滑石、射干为使,得菖蒲良。生
古瓦上者名瓦韦,治淋。



<目录>草部

<篇名>海金砂

内容:通淋,泻湿热
甘寒淡渗。除小肠、膀胱血分湿热。
治肿满、五淋、茎痛。得栀子、牙硝、硼砂,治伤寒热狂(大热利小便,此釜底抽薪之
义也)。
茎细如线,引竹木上。叶级皱处,有砂黄赤色。忌火。



<目录>草部

<篇名>茵陈

内容:通,利湿热,治诸黄
苦燥湿,寒胜热。入足太阳(膀胱)经。发汗利水,以泄太阴、阳明(脾、胃)之湿热。
为治黄胆之君药(脾胃有湿热则发黄,黄者,脾之色也。热甚者,身如桔色,汗如柏汁
。亦有寒湿发黄、身熏黄而色暗。大抵治以茵陈为主,阳黄加大黄、栀子,阴黄加附子、干
姜,各随寒热治之)。又治伤寒时疾,狂热瘴疟,头痛头旋,女人瘕疝(皆湿热为病)。



<目录>草部

<篇名>香薷

内容:宣,通,利湿,清暑
辛散皮肤之蒸,温解心腹之凝结。属金、水而主肺,为清暑之主药。肺气清,则小便行
而热降(暑必兼湿,治暑必兼利湿,若无湿,但为干热,非暑也)。
治呕逆水肿(熬膏服,小便利则消)、香港脚口气(煎汤含敷)。单服治霍乱转筋(时珍曰∶
暑月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反中入内,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吐泻霍乱
,宜用之,以发越阳气、散暑和脾则愈。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伤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出
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内伤之证。宜用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
元可也。若用香薷,是重虚其表,而济之热矣。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
气虚者尤不宜多服,今人谓能解暑,概用代茶,误矣!李士材曰∶香薷为夏月发汗之药,其
性温热,只宜于中暑之人,若中热者误服之,反成大害,世所未知。按洁古云∶中暑为阴证
、为不足,中热为阳证、为有余。经曰∶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故中
暑宜温散,中热宜清凉。身寒“寒”字,当“热”字看,伤寒必病热)。陈者胜(宜冷冻饮料,
热服令人泻)。



<目录>草部

<篇名>青蒿

内容:泻热,补劳
苦寒。得春木少阳之令最早(二月生苗),故入少阳、厥阴(肝胆)血分。
治骨蒸劳热(童便捣汁,取汁熬膏),蓐劳虚热(凡苦寒之药,多伤胃气。惟青蒿芳香
入脾,独宜于血虚有热之人,以其不犯胃气也),风毒热黄,久疟久痢,瘙疥恶疮,鬼气尸
疰(时珍曰∶《月令通纂》言伏内庚日,采蒿悬门庭,可辟邪。冬至元旦,各服一钱亦良,
则青蒿之治鬼疰,盖亦有所伏也),补中明目。
童便浸叶用,熬膏亦良。使子勿使叶,使根勿使茎。



<目录>草部

<篇名>附子

内容:大燥,回阳,补肾命火,逐风寒湿
辛甘有毒,大热纯阳。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补
气药以复散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同干姜
、桂枝,温经散寒发汗),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能引火下行,亦有津调贴足
心者。入八味丸内,亦从地黄等补阴)。
治三阴伤寒(吴绶曰∶附子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中寒夹阴,身虽大热,而脉沉
细者;或厥阴腹痛,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若待阴极阳竭而用之,已迟矣。东垣治
阴盛格阳,伤寒面赤目赤,烦渴引饮,脉七八至。但按之则散,用姜附汤加人参,投半斤,
得汗而愈,此神圣之妙也),中寒中风(卒中曰中,渐伤曰伤。轻为感冒,重则为伤,又重
则为中),气厥痰厥(虚寒而厥者宜之。如伤寒阳盛格阴,身冷脉伏,热厥似寒者,误投立
毙,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