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续传信方》载其事。
其义颇详,故并录之。
<目录>草部中品之下卷第七<篇名>使君子内容:\r使君子\ph225.bmp\r,生交、广等州,今岭南州郡皆有之,生山野中及水岸。其叶 青,如两指头,长二寸 ;其茎作藤如手指;三月生,花淡红色,久乃深红,有五瓣;七、八月结子如拇指,长一寸 许,大类栀子,而有五棱;其壳青黑色,内有仁白色。七月采实。
<目录>草部中品之下卷第七<篇名>红蓝花内容:\r红蓝花\ph226.bmp\r,即红花也,生梁汉及西域,今处处有之,人家场圃所种,冬 而布子于熟地,至春生 苗,夏乃有花。下作球汇多刺,花蕊出球上,圃人承露采之,采已夏出,至尽而罢。球中结 实,白颗如小豆大。其花曝干,以染真红及作燕脂,主产后病为胜。其实亦同叶,颇似蓝,
故有蓝名,又名黄蓝。《博物志》云∶张骞所得也。张仲景治六十二种风,兼腹内血气刺痛 ,用红花一大两,分为四分,以酒一大升煎强半,顿服之,不止再服。又一方用红蓝子一升 ,捣碎,以无灰酒一大升八合,拌了,曝令干,重捣筛,蜜丸如桐子大,空腹酒下四十丸。
《正元广利方》治女子中风,血热烦渴者,以红蓝子五大合,微熬,捣碎,旦日取半大匙,
以水一升,煎取七合,去滓,细细咽之。又崔元亮《海上方》治喉痹壅塞不通者,取红蓝花 捣绞取汁一小升,服之,以瘥为度。如冬月无湿花,可浸干者浓绞取汁如前,服之,极验。
但咽喉塞服之,皆瘥。亦疗妇人产运绝者。
<目录>草部中品之下卷第七<篇名>蜜蒙花内容:\r蜜蒙花\ph227.bmp\r,生益州川谷,今蜀中州郡皆有之。木高丈余;叶似冬青叶而 浓,背白色,有细毛,
又似橘叶;花微紫色。二月、三月采花,曝干用。此木类而在草部,不知何至于此。
<目录>草部中品之下卷第七<篇名>伏牛花内容:\r伏牛花\ph228.bmp\r,生蜀地,所在皆有,今惟益、蜀近郡有之,多生川泽中。叶 青细,似黄檗叶而不光 ;茎赤有刺;花淡黄色作穗,似杏花而小。三月采,阴干。
<目录>草部下品之上卷第八<篇名>大黄内容:\r大黄\ph229.bmp\r,生河西山谷及陇西,今蜀川、河东、陕西州郡皆有之,以蜀川 锦文者佳。其次秦陇来 者,谓之土蕃大黄。正月内生青叶,似蓖麻,大者如扇;根如芋,大者如碗,长一、二尺,
旁生细根如牛蒡,小者亦如芋;四月开黄花,亦有青红似荞麦花者;茎青紫色,形如竹。二 、八月采根,去黑皮,火干。江淮出者曰土大黄,二月开黄花,结细实。又鼎州出一种羊蹄 大黄,疗疥瘙甚效。初生苗叶如羊蹄,累年长大,即叶似商陆而狭尖;四月内于抽条上出穗 ,五、七茎相合,花叶同色;结实如荞麦而轻小,五月熟即黄色,亦呼为金荞麦。三月采苗 ,五月收实,并阴干;九月采根,破之亦有锦文。日干之,亦呼为土大黄。凡收大黄之法。
苏恭云∶作时烧石使热,横寸截着石上 之,一日微燥,乃绳穿眼之至干。今土蕃大黄,往 往作横片,曾经火 。蜀大黄乃作紧片,如牛舌形,谓之牛舌大黄。二者用之皆等。《本经 》称大黄推陈致新,其效最神,故古方下积滞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用处尤多。又有三物备 急丸,司空裴秀为散用,疗心腹诸疾卒暴百病,其方用大黄、干姜、巴豆各一两,须精新好 者,捣筛,蜜和,更捣一千杵,丸如小豆,服三丸。老小斟量之。为散不及丸也。若中恶客 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刀刺痛,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暖水若酒服之。若不下,捧头 起,灌令下喉,须臾瘥。未知更与三丸,腹当鸣转,即吐下便愈。若口已噤,亦须折齿灌之 ,药入喉即瘥。崔知悌疗小儿无辜闪癖,瘰疠,或头干黄耸,或乍痢乍差,诸状多者,皆大 黄煎主之。大黄九两,锦文新实者,若微朽即不中用,削去苍皮,乃秤,捣筛为散,以上好 米醋三升和之,置铜碗中,于大铛中浮汤上,炭火煮之,火不用猛,又以竹木篦搅药,候任 丸,乃停。于小瓷器中贮。儿年三岁,一服七丸如梧子,日再服,常以下青赤脓为度。若不 下脓,或下脓少者,稍稍加丸。下脓若多,丸又须减。病重者,或至七、八剂方尽根本。大 人 、小儿以意量之。此药惟下脓宿结,不令儿利,须禁食毒物。食乳者,乳母亦同忌法。崔元 亮《海上方》∶治腰脚冷风气,以大黄二大两,切如棋子,和少酥炒,令酥尽入药中,切不 得令黄焦,则无力,捣筛为末,每日空腹,以水三大合,入生姜两片如钱,煎十余沸,去姜 ,取大黄末两钱,别置碗子中,以姜汤调之,空腹顿服。如有余姜汤,徐徐呷之,令尽,当 下冷脓及恶物等,病即瘥止。古人用毒药攻病,必随人之虚实而处置,非一切而用也。姚僧 垣初仕梁,武帝因发热欲服大黄。僧垣曰∶大黄乃是快药。至尊年高,不可轻用。帝弗从,
几至委顿。元帝常有心腹疾。诸医咸谓宜用平药,可渐宣通。僧垣曰∶脉洪而实,此有宿妨 ,非用大黄无差理,帝从而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