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4-本草便读-第8页

翁汤。以其解表清里。两擅其长也。白头翁散瘀逐热。是其专功。至解表不过 余力而已。一云即柴胡中拣出根有白毛者。或一类二种。故性味亦相似也。)
<目录>草部\山草类<篇名>荠内容:\r荠 \pq16.bmp\r 甘能解毒。清金除消渴之邪。寒可退阳。入肾治强中之火。(荠 即甜桔梗。甘寒入 肺。专解金石草木药毒蛊毒。以及疮毒疔肿沙虱禽兽诸毒。皆可服之。大清肺火。是其所长 。至所治强中消渴等疾。亦清其源而流自洁耳。又其所以成消渴强中者。或恣意服饵金石燥 毒等物。助阳肆欲。以致内火自焚。为害不浅。荠 能解之。)
<目录>草部\山草类<篇名>仙茅内容:\r仙茅\pq17.bmp\r 补肾壮阳除痼冷。味辛蠲痹理风邪。(仙茅其叶如茅。羊食之遍体化筋。人食此羊。
大能温补精血。可见仙茅之功。补命门。助阳道。其力颇雄。然毕竟辛温有毒之品。用以搜 除下焦风痹痼冷则可。欲服之补阳添精则不可也。仙茅之热毒。能助下焦淫火。伤阴涸液。
致发痈疽消渴强中之患。与桂附之补火益下。其性虽同。但一得其正。一得其偏耳。)
<目录>草部\山草类<篇名>白前内容:\r白前\pq18a1.bmp\r 藉苦辛以降气行痰。仗微寒而清金除热。(白前其根形似北沙参。色白性寒。故功用 亦相似。专入肺家。长于降气下痰。非肺有壅实者不相宜。不如北沙参之养阴清热。略有补 性耳。)
<目录>草部\山草类<篇名>紫参内容:色紫入肝。气寒散血。行瘀破积。皆因微苦微辛。治痢通经。却又能通能降。(紫参 苦寒之性。略兼辛味。全无补益。只能入肝行血清血。凡血崩血痢。以及痈肿诸疮。胸腹积 聚而有瘀热者。皆可用之。一名牡蒙。五月结实。六月采根。色紫形似丹参。用亦相近。但 丹参性平有甘味。此则寒兼苦辛无甘味耳。)
<目录>草部\山草类<篇名>山慈菇内容:\r山慈菇\pq18a.bmp\r 杀蛊消痈。有毒而能解毒。行瘀散结。辛寒又带甘寒。(山慈菇辛寒有毒。散泻之 品。只可用以外敷痈肿。然疔疮之证。各有成病之由。当详审用药。虽卒中闭证。亦不可浪 投毒药。以攻击取祸也。即金灯花根如慈菇。惟外科发散药用之为多。服食方内。只玉枢丹 用之。其余不多见也。)
<目录>草部\隰草类<篇名>地黄内容:\r地黄\pq18.bmp\r 生者甘寒入肾。凉血补阴。熟则温浓培元。填精益髓。细生地。柔细和营。在外证可 以养阴不腻。鲜生地。新鲜散血。虽壮水实则清胃偏长。(地黄出怀庆者佳。今河南河内等 处皆种之。其根长四五寸。外赤内黄。得土之正气。状如胡萝卜之形。晒之则干而黑。今之 所用生地黄。已得丙火 炼。其寒性已退。养阴益血之功。不寒不腻。洵为上品。细者即旁 生小枝。功虽相似。而无腻滞之性。有流动之机。故一切痘疹疮疡皆用之。生地未经蒸晒。
即今之所为鲜生地。色黄味甘性寒。专入脾胃。散血清热。凡热邪内干营分。胃阴告竭者。
颇属相宜。熟地即生地蒸晒极熟。色黑如漆。味如甘饴。寒转为温。自能独入肾家。填精补 血。为培助下元之首药。如脾虚有湿者。不宜用耳。)
<目录>草部\隰草类<篇名>麦门冬内容:\r麦门冬\pq19a1.bmp\r 养胃阴。具柔滑功能。疗金燥受戕之咳。润肺脏。兼苦甘性味。治上焦不戢之焚。
若或拌入辰砂。惊烦可定。假使炒同元米。寒苦堪除。乳壅能通。便溏须禁。(麦门冬生 山谷中。肥地丛生。其叶如韭。根如连珠形。一棵十余枚。去心用。甘苦而寒。专入肺胃。
以其柔润多汁。故最能养阴退热。然寒润之品。只可用治肺胃阴液不足而有热邪者。若阳虚 多寒。便溏多湿之人。尤宜禁之。亦有连心用者。以其心如人之脉络。一棵十余枚。个个贯 通。取其能贯通经络之意。故生脉散用之者。以能复脉中之津液也。)
<目录>草部\隰草类<篇名>牛膝内容:\r牛膝\pq19a.bmp\r 滋肝助肾。生者破血行瘀。盐炒酒蒸。熟则强筋健骨。具苦酸平和之性。治拘挛痹着 之邪。怀产者。象若枝条。下行力足。川产者。形同续断。补益功多。(牛膝今江淮闽粤等 处皆有之。惟以怀庆及川中所产者为良。亦地土之各有异宜。故功用亦有差等耳。性善下行 。制炒则补益肝肾。生用则专去恶血。二者而已。怀牛膝根细而长。川牛膝根粗而大。欲行 瘀达下则怀胜。补益肝肾则川胜耳。)
<目录>草部\隰草类<篇名>紫菀内容:\r紫菀\pq19.bmp\r 性温利肺。治风寒咳逆之邪。色赤和营。疗痿 吐红之疾。皆为苦能降气。金肃则 小 但辛苦之性。疏邪降逆。是其所长。故一切风寒风热咳嗽痰血等证。凡属肺金之邪郁而不宜 者。皆可用之。惟润养之力为不足耳。因紫菀根虽柔软。然亦非润药。皆以辛散苦泄为功。
若内无郁结。外无表邪。肺阴不足。虚火上刑者。仍不可用。)
<目录>草部\隰草类<篇名>川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