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4-本草便读-第6页

引导之药。然苦 降之性为多。即其治痢治目治痞等法。非有湿热实火者不可轻用。出川中雅州者更胜。气味 俱 浓。惟心脾有湿热瘀积者为宜。不特阳虚当禁。即阴虚有火邪者。亦不宜用。恐苦燥之气。
反助火化耳。)
<目录>草部\山草类<篇名>胡黄连内容:\r胡黄连\pq10a.bmp\r 沉寒入肝胆有功。治湿热稽留。小儿疳积。苦燥与川连相似。理伤寒劳复。男子黄 瘅。(胡黄连从胡地来。其性与川连相似。而苦寒无川连之盛。古人虽称其入肝胆二经。然 苦寒之品。断无不及于心脾者。观其治小儿疳热。大人劳复黄胆等病。非脾之湿热而何。故 用药不可执泥也。大抵川连之与胡黄连。亦如柴胡之与银柴胡。故银柴胡胡黄连二物。每每 并用。胡黄连其根外黄中黑。与黄连之纯黄者不同。故此入肝胆之功。较川连为尤胜也。)
<目录>草部\山草类<篇名>黄芩内容:\r黄芩\pq10.bmp\r 苦入心脾。坚肠胃而性燥。寒行肝肺。除湿热之功多。质虚而空者为枯芩。上达可治 心肺肌表之郁火。色青而坚者为条芩。下行能除肝胆肠内之阳邪。同白术可以安胎。火退则 胎安之义。合白芍又堪止痢。热除有痢愈之机。(黄芩处处山原皆有之。其根中心皆腐去。
故外虽黄而内带黑色。均为之枯芩片芩。惟条芩子芩。系新发之根。中实有心。而兼青色。
虽有治上治下之不同。毕竟苦寒性燥之品。伤脾败胃。非上中有湿热邪火者。不可乱用。况 又有久而增气之说乎。黄芩之苦寒性燥。固与黄连相似。而黄连味浓。黄芩味薄。黄芩能入 肝肺。行肌表。黄连则不能。固所禀形色气质不同。故主治亦异耳。)
<目录>草部\山草类<篇名>天麻内容:\r天麻\pq11a1.bmp\r 定虚风。理眩晕。因有有风不动之称。达肝脏。味辛温。当知质燥偏阳之品。(天麻 其根如大芋。旁有小子十余枚。离大魁数尺。周环卫之。其茎独枝。如箭叶生其端。有风不 动。无风反摇。故一名定风草。独入肝经。能治一切虚风眩晕之证。凡水亏肝虚阳虚土败者 。易生内风。天麻能定内风。而不能散外风。又非羌防等可同日语也。此物同补药则治虚风 。同散药则治外风。总之一切诸风。皆可赖以镇定。既不能发散。又不能滋补。但天麻之性 辛甘而温。升也阳也。独入肝经气分。为定风之主药。不特阴虚之风可用。即阳虚之风亦可 用。内风可定。外风亦可定。各随佐使而立功耳。)
<目录>草部\山草类<篇名>龙胆草内容:\r龙胆草\pq11a.bmp\r 苦涩气寒。沉阴味劣。治淋治目。皆清肝胆之阳邪。消蛊消瘅。总退下焦之湿火。
(龙胆草其味苦如胆汁。其性大寒。专清肝胆一切有余之邪火。蛊因湿热而生。瘅属湿热所 致。如因虚而致病者。不可用之。此药直泄下焦。如下虚之人误服。每至遗滑不禁。胃虚者 服之。即生呕恶。伤阳败胃。慎之。)
<目录>草部\山草类<篇名>茅根内容:\r茅根\pq11.bmp\r 甘能益血。寒可凉瘀。导上热以下行。消瘅利水。去内心而外达。散热除风。止渴通 淋。清胃兼能清肺。溃痈治衄。茅针却异茅花。(茅根此物自本经以下诸家本草皆未云可以 发表。今人皆用之发表。未知何意。考其性味气寒。味甘质润。其所谓发表者安在哉。不过 清养肺胃。凉瘀涤热。是其所长。除风之说。亦血行风自灭之意耳。观古人用茅针煎服。可 以溃脓。茅花煎服。可以止血。皆所以入血分也。每见昔人治吐衄不止。用茅根捣汁服之即 止。则茅根之用概可知矣。)
<目录>草部\山草类<篇名>延胡索内容:\r延胡索\pq12a1.bmp\r 行血中之气滞。质属温香。使气顺而血调。味兼辛苦。入胃搜除瘀冷痛。达肝通治 妇人经。(延胡索辛苦而温。色黄气香。其形坚实。肝家血分药也。能行血活血。而又能理 血中气滞。故一切气血阻滞作痛者。皆可用之。若病不因气血阻滞而涉虚者。又不宜用。延 胡索木属肝经血分之药。而能治胃痛者。以肝邪瘀滞乘胃而作痛也。)
<目录>草部\山草类<篇名>地榆内容:\r地榆\pq12a.bmp\r 酸苦入营阴。肝与大肠皆可及。沉寒凉血分。火同湿热总堪除。且能散肿疏风。疮疹 常用。并可疗崩治痢。痔漏多宜。(地榆入肝凉血。是其本功。痔痢等证。虽由于大肠。然 皆出于血分中之湿热。地榆能除血中之热。热除则湿自去耳。地榆非疏风药。不过血热则生 风。血凉则风自息矣。至其治崩者。亦由血为热妄逼而行所致。当炙黑用之。如因脾虚肝郁。
不因血热者。不可用也。)
<目录>草部\山草类<篇名>巴戟天内容:\r巴戟天\pq12.bmp\r 能入肾肝血分。起痿强阳。质属甘苦辛温。益阴固下。疝瘕香港脚。借以温通。痹湿 风寒。资其宣导。(巴戟天其根状如牡丹。而结细过之。外赤内黑。去心用。专治肝肾阳虚。
补而不滞。宣而不燥。故凡一切风寒湿痹于下焦腰膝诸证。皆可治之。其气味甘温之中。略 兼辛苦。色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