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清热豁痰。镇心有效。惊痫因风淫邪扰。肃肺多功。(天竹黄乃大竹中脂膜 结成黄片。积久而成。今药店中所售者。皆如石块。恐非也。甘凉上入心肺。清热豁痰。其 性味功用。虽与竹沥相仿。而此则不能搜经络皮膜之痰。亦无滑润之性。惟镇心定惊为独得 。故小儿惊痫方中多用之。治风者亦犹竹沥之意耳。)
<目录>木部\竹类<篇名>淡竹叶内容:\r淡竹叶\pq93.bmp\r 甘淡微寒。心肺火邪都下降。轻浮上达。太阳湿热尽分消。(淡竹叶甘淡性寒。轻 浮上达之品。解散上焦风热。清心肺炎蒸。导小肠膀胱湿热下降。清上导下。可升可降。阳 中之阴也。)
<目录><篇名>果部内容:(李时珍曰。果者。木之实也。 者。草之实也。熟则可食。干则可脯。丰俭可以济时。
疾苦可以备药。辅助粒食。以养民生。是以占书者。欲知五谷之收否。但看五果之盛衰。周 礼职方氏辨五地之物。以时藏之。观此则果 之土产当异。性味之良毒不齐。岂可纵嗜欲而 不知物理乎。)
<目录>果部\果类<篇名>莲子内容:\r莲子\pq94.bmp\r 平补心脾。下交肾水。安宁神智。上泽容颜。因其甘可调中。且浓肠而止泻。皆谓涩 能固脱。治遗浊以藏精。莲房苦涩性偏温。血室崩淋用宜炙。生藕消瘀涤热。熟汤和血养阴 。若论花须。甘涩固精可敛脱。欲知荷叶。苦平散水并升清。鲜者可解暑邪。用边有效。干 者能宣脾胃。当炙为良。蒂则上升。举清阳之下陷。节能止涩。固失血之妄行。(莲子甘涩 性平。入心脾肾三脏。补而兼固。故能补中治泻。安神固遗。使水火相交。中土受益。治疗 服食两者。均宜去心用。○莲房苦涩温。入心肝血分。专主涩血。凡一切下血溺血血崩等证 。皆宜炙黑用之。大抵瘀者可消。而新者可固也。○生藕甘凉入胃。清烦热。止呕渴。大能 开胃。其性善消瘀血。凡产后一切生冷皆忌。惟藕不忌。以其能消瘀也。蒸熟则白变为紫。
凉变为温。其消瘀涤热之功。一变而为补阴养脏。亦如地黄之生熟异用也。○莲须味甘涩。
性平。入心肾。功专固摄。凡属心肾不固之证。皆可用之。○荷叶苦平。气香。色青。形仰 。以其象震也。故能入肝。肝为藏血之地。故有散血升清之功。又能治水气浮肿等证。亦血 化为水之水。荷叶不特功专散血。且生于水而性不沾水。故亦能治水也。凡夏月之物。皆能 解暑。况叶之轻浮在上。边有舒散之意哉。干荷叶又能生发元气。助脾开胃。故补脾胃药往 往用之。○荷蒂性同于叶。惟举托之功。此为尤胜。凡清气下陷。胎元不足者。亦均用之。
○藕节味苦涩。性平。消瘀血。涩新血。消瘀是其本性。然味过于涩。故止血之力尤为长耳 。)
<目录>果部\果类<篇名>橘皮内容:\r橘皮\pq95a1.bmp\r 入脾胃以和中。燥可消痰理气滞。味苦辛而散逆。温能快膈逐寒凝。留白则宣补中州 。去白则流行肺部。核乃入肝疗疝。理寒滞以颇灵。叶则治乳消痈。味苦平而无毒。络能通 络甘寒用。瓤可生痰酸冷多。(橘皮种类甚多。惟广产者最胜。陈者良。味苦辛。性温。气 香。质燥。入脾胃气分。燥湿理气。散逆和中。同补药则补。同表药则表。同泻药则泻。用 盐水炒极能治痰。以其能燥湿理气。亦治痰之本也。○橘白去外一层红皮。其味带甘。其功 固不如橘皮。而补脾胃药中用之。自无燥散之咎。○橘红则去尽内白。有轻浮之意。故能入 肺。主治亦相似。○橘核苦温。色青入肝。形类肾丸。故能治一切疝疾之因于寒者。用此宣 散之。亦气分药也。○橘叶苦平气香。轻扬上达。入肝胃。宣胸膈逆气。消肿散毒。凡妇人 一切乳证。皆可用之。○橘络甘寒入络。无甚功用。或可清络中之余热耳。○橘瓤性寒。甘 者可以润肺。酸者即能生痰。一物之性各异。主治不同。岂可不省察哉。)
<目录>果部\果类<篇名>青皮内容:入肝经破滞削坚。辛能发汗。治疝疾辟寒理气。苦可宣邪。下焦之肝气可疏。胸胁之 郁痰能解。性味与橘皮相仿。炒煎用醋水为良。(青皮乃橘之小者。色青气烈。味苦辛。性 温燥。入肝胆气分。能发汗散寒。行气破积。如壮盛年少之人。其气剽悍。故一切疝气痰滞 积聚等证。属于肝胆者。皆可用之。用醋炒者缓之敛之。制其剽悍之性。引以入肝也。)
<目录>果部\果类<篇名>大枣内容:\r大枣\pq95a.bmp\r 甘可缓中。温能养血。补脾益胃。润中州能益气调营。止渴生津。和百药而强神助脉 。红枣之功不及黑。入营之力胜于乌。(大枣。枣为脾果。种类甚多。大抵以肉浓多脂味甘 核小者为佳。味甘性温。入脾胃。补阴血。生津液。和营卫。强神益气。实为中土之良药。
惟有湿热者不宜服之。以其易助湿热。易生虫患耳。○红枣性味相同。功力不及。惟入营和 血。仅堪润养耳。)
<目录>果部\果类<篇名>芡实内容:\r芡实\pq95.bmp\r 扶脾止泻。治水则同气相求。固肾益精。性味则甘平无毒。(芡实生于水而能治水。
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