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2-本草乘雅半偈-第25页

宣发发陈,外入之邪外出,陈去而新生矣。轻身面悦白者,久服则新新非故。益气者,即 益新新宣发之气耳。
<目录>第二帙<篇名>巴戟天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辛甘,微温,无毒。
【主治】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
【核】曰∶出蜀中,今江淮、河东州郡亦有,不若蜀中者佳,多生山林内。叶似茗,经 冬不枯;又似麦门冬叶而浓大,秋深结实。根如连珠,宿根青色,嫩根紫白,以连珠多肉者 为胜。土人采根,同黑豆煮紫,殊失气味。一种山 根极相似,但色白。土人以醋煮之,杂 巴戟内,莫能识别。但击破之,紫而鲜洁者伪也,紫而青白,兼糁粉色,其理小暗者真也。
修 先人云∶草木至冬,莫不随天地气化而藏,独此不凋,与天相戟,当为冬肾之生物也。
其精志与骨,咸肾所司,欲其生发者,仗此大有所裨。
【 】曰∶深秋结实,经冬不凋,反地之阳杀阴藏,得天之阳生阴长,可判属肝。而以 戟、以辛,又可判属肺矣。诚肺肝秉制为用之用药也。故主天有八风,不从乡来者之外所因。
与经有五风,触五藏之内所因,或肝失用而阴痿不起;或形失生而筋骨不强;或志从阴藏而 颓;或气从阳杀而损,靡不因风入中虚,戟以击之。雷公法秉制之宜,阅杞菊生成,斯义自 见。
(不曰巴戟地,而曰巴戟天,虽似弄巧,实出至理。如是乃可合天有八风,经有五风,
御五位,触五藏也。)
<目录>第二帙<篇名>续断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苦,微温,无毒。
【主治】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
【核】曰∶川蜀江南皆有,出川蜀者最良。苏恭曰∶所在山谷有之,俗用方茎,叶似苎,
根似大蓟,色黄白者。苏颂曰∶三月生苗,干有四棱,叶似苎,两两对生;四月开花,红白 色,似益母花;根如大蓟,赤黄色。范汪方云∶即是马蓟,与小蓟叶相似,但小于小蓟;叶 又似旁翁菜而小浓,两边有刺,刺人,花紫色。时珍曰∶续断其说不一,别录复出大小蓟,
但自汉以来,皆以大蓟为续断,相承久矣;二苏与梧君相符,当以为正;今人以紫色而瘦,
折之有烟尘起者为良;无者即南续断,有者即川续断也。药录云∶乐延蔓,叶细,茎如荏,
根本黄白有汁,今用茎叶节节断,皮黄皱,如鸡脚者。 曰∶采得其根,横切锉之,去向里 硬筋,酒浸一伏时,焙干用;又云∶草茆根,真似续断,误服令人筋软。
先人云∶继绝开心,维荣是赖,虽鲜干少异,而根华实同。
【 】曰∶断者续之,因名续断。故枝茎根节,宛如经脉骨节也。是主续筋骨,连肉理,
贯经脉,利乳难,补不足,益气力,续之功用大矣哉。
(此以功用诠名,合大小蓟,红兰花,洎夫蓝,义意始备。)
<目录>第二帙<篇名>车前子内容:(本经上品)
好生道旁及牛马足迹中,命名之义昭然矣。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主气癃,利水道小便,除湿痹。久服轻身不老。
【核】曰∶出真定平泽、丘陵阪道中。今江湖、淮甸、近汴、北地,处处有之。《诗疏》
云∶车前好生道旁,及牛马足迹中。《韩诗外传》云∶直曰车前,瞿曰 苡,瞿乃生于两旁 者。春初生苗,绿叶布地如匙面,累年者长尺许,中抽数茎,作穗如鼠尾。花甚细密,色青 微赤。实如葶苈,色正黑。五、六月采苗,七、八月采实。圃人或种之,蜀中尤尚也。修治,
淘 常山为之使。
先人题药云∶车前好生道旁,及牛马足迹中,古人以敝车作薪,谓之劳薪。道路之土,
得不谓之劳土乎。以劳所生之物,喜通行而好动作者,故治湿土之化,致伤水大之用。为气 癃为水道停止者,莫不精良。一云∶雷之精,服之神化;雷,震木也,前阴亦属肝木,疏泄 二便,须气化以出,形化反不易之乎。且车行而前,孰不开让,疏泄之义显然。无子者,子 路不疏泄也,其间必有隐曲,车前开道,病去而路通矣。妇人乐有子,薄言采之,良有以也。
【参】曰∶引重致远曰∶车,不行而进曰前。春生苗叶,翠碧可观,行肝之用,肝之气 分药也。癃则肝气疲罢,致水道小便,失于转输,遂成湿痹矣。车前当道,则前阴疏泄,更 主泪出之从流而上,与淋沥之从流而下者,各返于所当止也。利而不泄,故益精用,壮气化,
但气味甘寒,须以辛佐,不可独往耳。
(肝主疏泄二便,故云癃则肝气疲罢,能使逆流而上者,顺流而下,顺流而下者,溯流 而上,不但作车,又堪作楫。)
<目录>第二帙<篇名>大枣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
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叶覆麻黄,能令出汗。
【核】曰∶近北州郡